教育路上追梦人
——记常州市第九届教师“华英奖”获得者、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王岚老师
近日,来自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管理委员会传来了佳音,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王岚老师荣获常州市第九届教师“华英奖”。
作为校课程中心主任,王岚老师永挑重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1998年毕业踏上讲台,她始终追求着课堂的“趣、活、实”;探寻着数学的“真、善、美”;感受着研究的“酸、甜、喜、乐”,追寻着“激情课堂、本色数学”。
一、课堂——给生命以智慧的底色
如果说,教学是一段旅程,那么课堂就是生命对话之所,教室就是生命成长之处。王老师始终努力站在“每一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实践,把课堂作为自己的研究之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学习伙伴。课堂上的激情飞扬,课堂里的学生个性张扬。她把对生命的热爱投射到课堂的每一刻,怀着对数学本质的追问,带着对课堂价值的反省,立足于儿童发展的视角,生成课堂的情、理、趣。
王岚老师曾多次代表校、区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每每获得与会教师与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2000年3月和9月两次获得武进区数学评优课一等奖,同年获常州市二等奖。参加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位列十佳;参加全国“杏星杯”青年教师艺术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省“杏坛杯”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二等奖。在各级各类观摩课展示课中,王老师用实践诠释着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多次在全国、省中获得专家的肯定、同行的好评。在科研方面,王老师注重理念的提升与经验的总结,努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她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方案等在市、区获奖。
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王老师逐步形成了“激情引领 开放生成 灵动评价”的数学教学特色。以数学立场和儿童立场关照教学,在数学课堂这个广阔世界里,激发一个“趣”字,不忘一个“新”字,牢抓一个“情”字,铸就一个“活”字,不断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课堂成了和学生同生共长的地方,成了和孩子生成智慧的场所。王老师所带的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全国和省数学竞赛中屡屡获奖。
二、反思——给前行以不竭的动力
在广泛学习、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王岚老师坚持日日反思、时时积累。在《教育在线》论坛开设《给梦一个支点》的主题贴。在武进教育网开设《心空絮语》教育博客。
近年来有十多篇论文、随笔在《人民教育》、《现代教育报》、《江苏教育》、《小学青年教师》、《成才导报》、《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与教学》、《常州教师教育》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在省、市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所撰写的《探究大师的课堂》收入《另类课堂》一书。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书稿整理工作。
三、技术——实现无限可能的超链接
王老师潜心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在五一实验学校期间曾兼任电教组组长,多次对学校教师进行Office软件、图象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的培训。所制作的《轴对称图形》获武进区女教工多媒体课件制作二等奖。2008年我制作的《用字母表示数》获武进区二等奖。而从工作到现在,十多年来我所参加的所有评优课、展示课的课件均为个人独立制作。我始终认为,艺术给课堂灵感,技术给课堂支撑,艺术与技术形成合力,课堂与教学将更富有创新力与生命力。
四、管理——引领也是一种服务
作为一名中层岗位来说,王岚老师对于管理的理解就是引领与服务。在她担任教科室、课程中心管理工作期间,学校被确定为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被评为常州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学校也连续多年获得武进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第一名。王老师曾担任过教科室副主任、课程中心副主任、课程中心主任,她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行动+反思。
有梦想就有可能,有行动就有收获。荣获“华英奖”,是王岚老师多年辛勤付出、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湖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取得的又一成果。相信王岚老师在教育之路上,会谨记时代使命和教师职责,为教书育人、培育英才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个人介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