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往前冲
————记1958年全国劳动模范金菊大同志
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庄严宣告,到现在,整整六十个年头过去了。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已经成长为今天这个欣欣向荣,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许多人的名字被牢牢的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而更多的人在为祖国默默奉献了一生之后,又默默的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将会和钱学森,李四光的名字一样,被历史所铭记。
金菊大,女,1922年出生于常州武进马杭。12岁随亲友去上海打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上海市国棉九厂,历任纺织工人,织布车间班组长,技术员,机修班长等职务。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10月赴京参加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2年响应党的号召,离职返回常州支援农村建设,从此再也没有回国棉九厂工作。


12岁的金菊大,瘦小单薄。然而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工作做得一丝不苟,一起劳动的叔叔阿姨们赞不绝口。等到上海解放国棉九厂成立的时候,金菊大已经是响当当的技术骨干了。
我们在马杭杨区采菱家园见到了耄耋之年的金菊大老人
我们好奇地问着金奶奶各种问题。由于年事已高,听力下降的厉害,金奶奶只有在家人凑近耳朵大声说话的情况下才能听清楚。但是她依然十分健谈。当被小记者问及:“您为什么能当上全国劳动模范”这个问题的时候,金奶奶说:“他们说是我们车间做得好,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全国劳动模范,只晓得认真工作,什么事情都不能马虎,也不能比别的车间差,就这么一年年干过来了。我当时真不知道当上劳模可以去北京。”
我问:“您当时是一个小领导,请问您如何带领您的班组屡创佳绩?”
金奶奶说:“当时大家都是一条心,没什么争长论短的,姐妹们一起睡一起吃一起劳动,大家就是一家人。厂里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不用人催,不用人管,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把工作做好。当时大家都要用自己的收入养活乡下的一家老小。我就告诉大家,干得好,产量高,质量好,奖金就多,我们就能多挣钱,家里老人孩子就能吃好点,穿好点。当时我们班组的奖金总是全厂最高的,很多人都想进我们车间的。”

金奶奶的家人介绍说,金奶奶一共有五个孩子。为了工作金奶奶不得已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到别人家里寄养,她的丈夫在常州老家务农,而她一个人在上海努力工作。于是孩子们又问:“您一个人在上海不想念你的孩子们吗?”
金奶奶叹口气说:“厂里上班,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就是想起孩子们的时候,心里最难过。”
小记者唐银森看金奶奶面露悲伤,就换了一个话题:“金奶奶你就说点当年组开心的事给我们听听吧。”
“最开心的,当然是去北京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原来我只是在报纸上,收音机里知道他们的消息;当他们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


(当时金菊大参加会议的现场照片)

(周恩来宴请与会代表的请柬)
金奶奶还说到了在去北京的火车上,看见了同去北京的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金奶奶说她当时并不知道徐玉兰是干什么的,但是同行的人中有人认识,于是大家强烈要求徐玉兰现场演出,结果金奶奶有幸享受了一次大明星的原版演出。
“那个叫好听啊!我现在还记得徐玉兰的声音呢。”金奶奶说着说着,已经是一脸的陶醉。
望着满头白发的金奶奶,我们都很感慨。尤其是金奶奶说:“人活在世界上,谁都不愿意落后,谁都要争当先进,大家都要努力往前冲,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这句话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