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伴随着春的脚步,杨区新市民小学开展了提升教学研究效能的系列教研活动。
一、骨干引领促成长
4月9日,由支教教师徐亚艳和毛兰老师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和Planning for the weekend。作为骨干教师,两位教师业务精良,课堂上所展示出来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亚艳老师的课堂,看似随意平实却处处渗透着教学智慧,“转化”策略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在“不露痕迹”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毛兰老师则带领学生talking about David’s plans for the weekend,在讨论中引领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复述文本,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知识得到了不同梯度的巩固,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语言习得。
二、师徒同台放异彩
我校上学期建立了“蓝青工程”制度,师徒结对后,师傅要指导徒弟的日常教学,而徒弟也尽量做到“听一课”“上一课”,这样的做法坚持一个半学期以来,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徒弟教师的教学课堂能力。
4月15日,作为师傅的蒋瑜老师执教了《螳螂捕蝉》一课,她用吴王攻打楚国和螳螂捕蝉的故事这“两条主线”引出了课文,通过“三个比较”对故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后在“四个拓展点”中让学生完成了语言知识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徒弟吴国女老师执教了《鲜花和星星》,在这首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中,吴老师带领孩子们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含蓄地歌颂了幸福美满、锦绣吉祥的新时代,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感受到语言的优美。
三、以教促研展风采
根据教师现有的水平、能力和进取精神,蒋红梅和王文清老师作为学校的骨干培养对象,于4月18日给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蒋老师执教了What is the matter,她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贴近真实生活的英语交际情景,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通过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在最后的语言输出方面有了一定的质与量;王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
在这个“以教促研”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通过“自己独立备课----师傅建议后调整----多次试上磨合”,最终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课,两位老师课后坦言有所得、有所悟,在教学上自信心倍增,此次教研活动也真正成为了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