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补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发布时间:2015-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五语教研组
10月30日上午,马杭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邵晓玲老师和周小萍校长分别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和《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随后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教科室金玉主任参加和指导了本次教研活动。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应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课前邵老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导入新课。接着引导学习“栽花赏花”体会父子间的爱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写信教子,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真正内涵。最后利用结尾处的空白,想象练笔,深化主题。整堂课板块清晰,重难点突出,邵老师充分借助了文本内容,创设文本情境,力求让学生走入当时情境,感受当时美好的画面。利用了文本内容,适度开发文本,填充文本空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艾滋病小斗士》这堂课,周校长在紧扣课标高年段阅读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围绕文本的中心问题,即:“为什么说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为突破口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方式读书,不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尤其是抓住了“安南感叹” ,学生在“一咏三叹”的过程中,对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先是了解,然后到理解,最后到敬佩,在读中一次比一次理解的程度深,在读中一次比一次的感受真切,迅速启动了学生情智,使其进入情境。“安南感叹”,它是一条贯穿课堂的线,是一条写满情感的线,是一条触摸孩子心灵的线。周校长巧妙地抓住了这条线,让这一条主线统揽,注意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切入,取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实现了孩子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放飞、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
观课后,教研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给予了两堂课很高的评价。最后金主任总结评价:两位老师课堂风格突显。邵老师简约委婉,就像清新的百合,令人赏心悦目;周校长的课激情洋溢,恰似雍容的牡丹。两位老师都牢牢的把握住了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本”的读书过程里,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追求情智融通的合力、魅力和张力。相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作为一个团队,一定能整合团队力量、智慧,今后的教研之路上一路前进!
(供稿:五语教研组 摄影:吴旻)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