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把握生成 写意精彩课堂
发布时间:2016-05-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华秀
课堂教学犹如引领学生去登山,其生成性资源丰富多彩。如何有效把握生成,将最精彩的结果呈现出来,值得我们研究。5月16日,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围绕“有度把握生成 写意精彩课堂”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由吴华秀和潘兴芳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沙漠中的绿洲》第一和第二课时。
吴老师的课扎实有效,体现了第一课时的特点。一,对比质疑促阅读。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沙漠和绿洲的强烈对比,让学生心中疑惑,并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学习课文,在一开始就抓住同学的注意力。顺利走进阿联酋这个较陌生国家。二、理解词语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给孩子词语的意思,还不如教会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吴老师能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理解方法,采用了逐字理解、猜一猜、看图、说感受、结合上下文等方法。这样多种形式的设计避免了解词的枯燥无味,还使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三、质疑解疑抓重点。本课层次清晰,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易概括。到底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呢?吴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两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解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问题的答案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水到渠成了,效果很好。
潘老师的课大气磅礴,以文本为抓手,通过词句的品读逐层为学生搭建理解文本的“脚手架”。一、依托重点品文本。在研读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潘老师以描写阿联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改造沙漠环境的句子为抓手,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深入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让学生不光从语言的内容上来体会到在阿联酋绿化的昂贵、不易,更从语言的形式上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在这种品析中构建了自己对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认识,产生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二、创设情境促体验。在交流4-6自然段园林工人给小树洗澡时,潘老师采用了情境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成为公园里的小树、小草、小花来体验了园林工人对它们的精心侍弄,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三、赏说结合促有效。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们要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潘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欣赏了阿联酋的美景图片之后,布置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进行说写训练,将赏景与说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课后,四年级教研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徐校长也对两节课作了点评与指导,她认为两位老师各具风格,吴老师的课堂娓娓道来,潘老师的课堂激情洋溢。并对两节课的优点给予了肯定,指出两位老师钻研教材认真,课时标准把握非常准确,环节清晰,安排精心,指导到位。同时,徐校长也对两节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好教学方向,根据目标设置课堂预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设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把握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之间的度,就能焕发出课堂的活力。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吴华秀 潘兴芳 摄影:勇璐琰)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