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推进 “明”文塑格
发布时间:2016-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11月23日,2016年第一场雪如期而至,马杭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集聚南田楼录播室开展十一月份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张晓丹老师执教说明文《麋鹿》第一课时。
《麋鹿》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委婉、含蓄的笔触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也渗透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张老师结合市级课题,紧紧围绕教研组研究专题“积极人格培养”的研究,依托文本,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三项: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整体个性朗读的能力,准确自信表达的能力。
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就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段麋鹿资料的呈现,是课文的一种变身,也是一种非连文本的阅读训练,通过朗读资料、理解字词、归纳内容,架起一座与课文文本的桥梁,从这三段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对课文的一种归纳与梳理,更指导学生从中感悟到抓住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将长文章读短,有效地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尽管本课是一篇说明性的文字,课堂上,张老师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对高段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不是停留在“有感情”这中空洞的评价,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关注标点和停顿,朗读中强调并突出提炼的信息要点,致力于“读是为了听的明白”。
同桌合作后的表格汇报,小导游的设计更是给予了学生自信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张老师创设了学生乐于表达的情境,教给了表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情感的铺垫,再加上四人小组形成的导游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其中,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既是知识的巩固,在理性作答的环节,又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
教研相长,教学相当。教研活动,是老师们的一次相聚,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相信通过马小常规化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一定能集思广益,开启语文教学新的可能。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