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相融 交相呼应
发布时间:2013-06-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林亚
意境相融 交相呼应
——记二年级组语文教研活动
6月5日,我们二年级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由吴旻老师执教了《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语句优美,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听完吴老师的课,我们认为吴老师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处于感情思维阶段,对语言的学习主要习惯直觉的体验,整体的接收,综合的感受。吴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感悟文本。如,演一演,让学生表演“蝴蝶在花丛中穿梭”这样学生从“旁观者”变成“蝴蝶”将自己个人生活经验融入学习过程中,通过动作、神态的演绎,把平面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画面,不仅使“穿梭”这个抽象语言材料变得容易理解还完成课文的再创造。
二、品味语言,领悟词意。
这节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是教师精妙的释词方法。如文本中的“清凌凌”一词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教师出示清澈的小河图,让学生说说这条小河给你的感觉。学生觉得小河很清很美,没有一丝杂质,晶莹透亮的,这时,不需多解释,学生一下领悟了“清凌凌”的词意。
再如,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将“想变”与“真想变成”进行揣摩比较,学生语感的形成是通过咀嚼字词获得真知的过程。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常常在平时的教学细节中,通过对一字一词一句的比较、推敲中得到提高。此处的比较使学生深切领会到“真想”的这份迫切渴望,提挈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三、展开想象,训练语言。
课堂上,教师抓住文本的训练点,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如在课尾让学生学当诗人仿写诗句,说说我想变什么,想变什么,有机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是充满童趣的:有的说,我想变成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欢乐的歌;有的说,我想变成蜻蜓,在荷叶上翩翩起舞;有的说,我想变小鸟,跟荷叶说悄悄话……
四、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新的教学法。吴老师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出来。
五、生字教学,巧妙穿插
在这节课中,吴老师安排了两个生字的教学“眨”与“伞”,每个生字出示的时机都恰到好处,而且切合课文,随文识字,使整个课堂显得动静结合,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吴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吴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开放而有充满活力,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中,和老师和文本进行了充满童趣的对话,使得课堂意境相融,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