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格在教育中闪光
发布时间:2016-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兴芳
金风送爽,秋意浓浓。9月28日上午,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执教的潘兴芳和吴华秀两位老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为听课老师奉献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
教研组的老师首先聆听了潘兴芳老师带来的《成语故事》。潘老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字数的成语,看图猜成语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形成对成语的清晰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自读三则寓言故事,并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相机学习本课生字。接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自相矛盾》,在品读细节、表情朗读、情景表演等方法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感悟寓意,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整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训练扎实,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随后,吴华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练习2》更令人耳目一新。吴老师从引导学生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歇后语中导入新课。在教学歇后语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图文交流歇后语的故事,并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补充拓展,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学生对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又如“用知道的歇后语说句话”的教学中,老师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白不仅要从生活中学习,更要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整堂课,吴老师关注学生,强调学法,训练扎实,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位老师的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如潘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相矛盾时》,问:那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他会想些什么?你想给他一些什么忠告?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自相矛盾的寓意,更懂得了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吴老师在教学歇后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时,启发学生思考:“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有感触,他会想什么呢?”“李白深有感触,同学们有没有感触呢?”使学生们不仅读懂了故事,更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做成。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果的教育。”在今后的语文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反复阅读与理解,更要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担。
(潘兴芳 吴华秀撰稿)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