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1-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舜华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指针,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教改之路,促进高品位特色学校创建,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发展,致力于学生高素质形成,使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真正从为教学服务,真正从学生出发,切实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出发,研究有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的相关技能,同时加强对数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大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力度,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学会以睿智的头脑开创新篇,最终服务于生动活泼的课堂和鲜活生动的学生。
二、主要研究工作
(一)注重学科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本学期我们组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学校为给学科教师发放学习书籍,如:《课型范例与实施策略》、《2011版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美术教育概论》等,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的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度教学”的认识。  
(二)扎实管理,深化研究。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科研载体,其目的不在于创造多少理论价值,而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因此,要求大家把教学工作自觉纳入教科研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本学期主要开展了以下课题活动。
(1)抓好了课题常规管理。
在期初的课题组会议中,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活动计划。本学期进行了“有度”课题的开题仪式。各学科依托能力促进小组这一平台,开展多次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研究的课题,进行有度教学的探索,在平时课堂中渗透。本学期的能力促进小组活动中,我们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着重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陈述,教学设计的有度方面开展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深化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好“度”的意识。
(2)开展了教师成长沙龙活动。
本学期教科室精心组织了四次主题沙龙,分别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策略研究》、《如何合理制定和规范陈述教学目标》。在活动中,青年教师谈自己的读书、思考或教育故事,在这个平台上尽情舒展着自己的才华,很好地促进了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
(3)促进了教科研成果的产生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推荐教师教学论文。本学期到目前为止,教师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及在全国、省、区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80多篇。精心出版了第20期《南田苑》校报。
    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常州市中小学第五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中荣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张林亚荣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长”; 10月,我校承办了武进区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尹丽萍、仇伟红分别执教了三、四年级英语课,获好评;在常州市中小学“咬文嚼字汉字总动员”比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常州市“优秀组织奖”;沈斐、张春燕老师在武进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沈斐老师获得了常州市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张亚娟、蒋婷两位老师获武进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一等奖,5位老师获二、三等奖;沈燕萍、刘洁、吴旻老师获武进区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三等奖;在武进区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在常州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1人获一等奖。
三、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有度、更高效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要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有度、适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2、在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是下一阶段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