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 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舜华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学 科                                          

 

      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                      

 

课 题         缪       宏       亮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01212 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512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

 

 

 

填  表  说  明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件:jyslly @czedu.gov.cn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缪宏亮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68年 8 月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中学高级

研究

专长

小学语文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0519-86701037

通讯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213162

电子信箱

bsh30@{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白舜华

小学中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课题管理

张林亚

小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陈春明

小学中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秦亚

小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信息技术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徐伟杰

小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骆英

小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白杰

小学一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体育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马璟

小学一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李莉

小学高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万可宜

小学一级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国家级

尝试教学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2001.9

组长

完成

国一等奖

省级

优化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2001.9

组长

完成

区一等奖

市级

开发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

2004.3

组长

完成

区二等奖

省级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2006.3

组长

完成

区一等奖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让文化“落地”成为文明

江苏教育报 

2011年12月22日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学习  

2012年12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

国内外为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比较多。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2010年2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长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2010年7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明确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度”,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适切学生的认知基础,适切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适切学生的发展起点和发展需求。

本课题明确提出,以“有度”哲学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本课题研究意义:

1.有利于创新教研方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而引领教师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价值。

2.引领教师该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扎实的教学研究,来自于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展自身的教学创造,“拼搏于自身课堂教学的改革”(日本·佐藤学)。本课题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对象,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度”的把握,提高教学的效果,这必然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革新的能力的不断提高。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将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1.在有度哲学思想的引领下,探索出一套适切学生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的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以及相关的教与学的评价。构建起体现有度哲学思想的有度课堂、有度教学。

2.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基的教学观。引领教师进一步基于学生实际,着眼学生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引领教师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3.在有度、适度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有度”哲学思想的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对“有度”哲学系想进行深入研究,正确把握“有度”哲学思想以及教学“有度”的基本精神,以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

2.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别是教学中的“失度”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对各学科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梳理教学中存在的“失度”问题。

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度、适度的研究。各学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要做到有度、适度,都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能背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浅、过易。

4.教学方式方法有度、适度的研究。(1)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2)教学活动设计和活动的开展要做到有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活动的设计,都要适切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过繁,问题设计和实践活动的展开,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于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其主动参与,也要把握好“度”,教师指导要到位,不越位,学生学习要自主,不自流,教学活动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度”。(3)媒体应用要“有度”,即时间分配上做到“舍长取短”; 内容取材上力求“去粗取精”;主体位置上摆正“以生为本”;细节处理上注意“因时而用”。(4)课堂管理要有度、适度。课堂管理要基于学生实际,着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地优化课堂管理,既要严格规范的学习常规要求,同时又要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5.作业练习设计有度、适度的研究。作业、练习设计的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6.学生学业评价有度、适度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处理好激励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的关系,要适当地表扬,适度地批评;要处理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关系,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要处理好统一评价和差异评价的关系,提出统一评价的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要处理好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关系,适度放开引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反思。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以 “有度”哲学思想,指导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度,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适切学生的认知基础,适切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适切学生的发展起点和发展需求。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能合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有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做到教学有度,教学适度,才能更好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以教学中“度”的把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国内外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多以教学的手段、方法为研究对象,对于教学中各环节“度”的把握研究甚少。本课题侧重于教学方式方法、作业设计、教学评价中如何把握“有度、适度”,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

3、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来把握教学的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固然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更重要的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本课题主要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来把握教学中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的度,是教学真正适合学生的发展。

这些主要观点既是本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管理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2、文献研究: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有效”、“有度”的教学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正确把握“有度”哲学思想以及教学“有度”的基本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是本课题开展的主要方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4、个案研究:抽取每个年段的一个班或每班的2-3个人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得失,寻找有效方法。

研究思路:

1.建立研究网络。将由校长及各学科教学骨干组成核心研究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再由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学科研究小组,在本学科开展研究与实验。以此形成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网络。

    2.加强研究策划。以课题核心组为主体,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包括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由核心组成员带领学科研究小组,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

3.重视专业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各学科研究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初步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活动,帮助相关人员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操作方法。

4.开展实践探索。组织和指导教师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同时各学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在点线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完善。

5.及时总结推介。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教学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果,以促进本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3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课题论证,调查、理论学习,形成研究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查阅相关文献等资料,整理我校以前教师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立项,搞好课题宣传。提出研究计划和管理办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开展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2月)

1.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分学科实施,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指导、督查各子课题开展研究,组织各子课题组内和组际之间的交流、研讨,校内推广子课题的先进经验,拓展子课题研究,展示中期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成果,撰写工作报告,经验论文。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大量的研究活动,加大学科性实践活动研究,组织开展学科活动课。

2.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组织各子课题展示研究成果,召开研讨会与形成宣传运用成果,促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与提高,并在全校开展课题成果的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搜集各个方面的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课题总结,接受结题鉴定。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研究力量。本课题主持人缪宏亮,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课题组核心成员,负责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以及学校开展实践研究的组织与指导。核心成员均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专业职称,都具有厚实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课题组成员都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研究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学科教学水平较高,改革意识强烈的实验教师队伍,我校已连续三轮获得了武进区教科研先进集体,一次获得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多人获得武进区教科研先进个人,这些都将成为实验成功的根本保障。

2.已有基础。近年来,我们马杭中心小学的外来工子女逐年增加,目前已到达80%以上,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差异较大,这也给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尤其需要我们的教学讲究“有度”。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在2009年提出,把“有度”确定为我校的校训,强调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要做到有度,要把握好分寸,各项工作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我们将这一思想用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各科教学做到“有度”、“适度”,我们广大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想,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如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已经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如江苏省教科研重点课题《流动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此外还有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三项,目前正在研究国家级子课题《传承南田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行动研究》。

3.前期工作。自2012年1月确定这一研究主题以来,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并分头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收集材料,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了几次课题组会议,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进行了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课题设计的基本框架。

下一步,将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并制定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实行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行其责。课题组成员深入各专项研究小组进行指导并监督的实验操作过程,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教师共同制定目标体系和检测体系。定期召开研究组、专项小组、实验小组、实验教师的联席会议,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内容、方法,交流信息,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做好实验资料的收集、分类、归档工作。

4.研究条件。学校将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评选优秀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对研究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研究时间和方式上,将与教学工作调研、各学科组织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相结合,并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现场观察、专题研讨等活动;校园网资源丰富,信息畅通,特别开设教科研专栏,也将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2012年6月

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明确课题研究分工,责任到人,完成课题设计初稿。

完成课题设计初稿

文献研究阶段

2012年6月-2013年6月

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完成调查分析,学习有关理论,总结以往经验,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完善课题设计

行动研究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12月

从各个途径具体开展行动研究。

课例视频、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总结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对课题研究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课题研究报告等

师生荣誉集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论文集

 

 

 

 

课题研讨课例光盘

 

 

学生成果集

 

完成报告

 

 

3年内教师课题相关论文在省市级评审中获奖达到20篇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两篇以上。

 

5-10盘。

 

 

学生作品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达50人次左右。

白舜华

 

 

各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

 

 

学生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5年12月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