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7-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舜华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
二、主要研究工作
(一)注重学科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本学期我们组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利用多种平台加强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学校为给学科教师发放学习书籍,如:《课型范例与实施策略》、《2011版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等,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的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度教学”的认识。
(二)扎实管理,深化研究。
本学期,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计划,要求大家把教学工作自觉纳入教科研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本学期主要开展了以下课题活动。
1、期初,我校结合暑假的理论学习,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理论考试,了解教师的理论基础、教学思想,为课题研究找准研究的方向。
2、各学科以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为锲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研究的课题,进行有度教学的探索,在平时课堂中渗透。每一次实践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评课和教学反思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运用新课程理念去阐述自己的见解,让教师在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理解课题的核心,走进课题。做有心人,收集整理相关内容,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及时反思,认真记录课题研究中的相关体会,注重总结与提炼。
3、以能力促进小组、名师工作室活动为抓手,细化课题研究。
我们抓住“能力促进小组这一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演讲比赛、现场写作比赛、备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微课评比、讲座、教学沙龙、基本功竞赛等,将课题研究进一步细化,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名师工作室,室我校有一个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平台,本学期,蒋华、张晓丹、蒋惠芬、沈小伟四个名师工作室有计划地开展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
4月8日下午,我校张晓丹、蒋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相关负责人在“南田书苑”开展了研修活动。张晓丹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扎实的示范课——《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张老师准确把握住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课后,两个工作室的成员分别做了简要评课。大家一致称赞张晓丹老师的课堂有度、高效,紧扣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二年级的教学特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示范课。蒋华主任进行了总结,围绕“为什么要跨学科听课”“跨学科听课听什么”两个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蒋主任指出语文丰富而生动,是将简单的故事情境化;数学严谨而睿智,在于把复杂的生活现象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学科本位,确立人本位观念,开展跨学科听课。听课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学习语文老师的想象力、感染力,语文老师则应学习数学老师的高效性、逻辑性,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个人专业素质的发展。
4月17日下午,马小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在南田楼五楼南田少儿书画社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张晓丹工作室、蒋惠芬工作室、沈小伟工作室以及蒋华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首先,由蒋惠芬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书法课——《初识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各工作室成员来到蒋惠芬老师的工作室,围绕课堂设计和授课过程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分析。接着,蒋惠芬工作室成员王飞老师带领大家探讨了《书法与抽象绘画的审美异同》,让大家感受到了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共性;马璟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给很多兼职美术老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4、加强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之间积极听课,互相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努力将他人课题研究中的精华运用的自己的教学中。
5、本学期,我们举办了多次主题沙龙,如:以 “把脉文本,有度解题”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以“如何进行英语思维”为主题的沙龙、针对仇老师执教译林版《5BProject1》,开展沙龙式评课、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主题的沙龙等。沙龙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结合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及其做法。通过沙龙活动的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大家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增强了责任意识,激发了敬业精神。
6、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课题研究规范化。从课题计划、过程实施、成果总结等方面进行资料搜集、筛选、分类、归档,使教科研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三、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有度、更高效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要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有度、适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仍然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2、在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是下一阶段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