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有效性”(耿明霞)
发布时间:2014-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耿明霞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有效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那么,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
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当选择以下的“点”。
1.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船长》时,教师可以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发问:“船长是谁?”“为什么要写这位船长?”“在船上发生了什么事?船长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怎样?”教师启发学生“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
2.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教师若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关键处设问,提出富有统领性的问题,则教学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紧扣“神机妙算”设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则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3.在情节的拓展处提问
一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本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老觉得学生学完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对情节进行拓展,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要抓住情节拓展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4、在矛盾处提问。
不少课文从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此发问,会促使学生思维兴奋,弘扬自主探求的学习方式。如《穷人》一文,先写古老的钟嘶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说“睡觉还早”。已经深夜,睡觉还早吗?在此预想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对矛盾的探求中,进一步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在这样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对出海打鱼未归丈夫的牵挂之情,担忧之心。
5.在重要标点处提问
重要的标点,是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引起我们思考和注意的标点,如:?!……等,在文本中遇到这样的标点符号,我们千万不可视而不见,他往往蕴涵了语文教学的许多要素,要加以重视。《海底世界》一文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这样的教学资源不能浪费,在阅读理解时可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它再补充一两句吗?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明白了是省略其它的声音,可以补充“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等。
二、把握提问的“度”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1.注意提问的密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倾向。我们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 于应付。
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做到有张有弛,张弛有度。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第三节讲南沙是个迷人的地方。老师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了问、读、讲、诵、问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老师问: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采用了怎样的构段方式?学生初步明白从总起到分述再到总结的典型的段落结构后,接着让学生动手划一划写了南沙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在学生理解熟读后,老师又问:文章是怎样写出景物特点的?引导学生得出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运用打比方等办法来写景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后质疑。这样,问题的密度适宜,有思考性,避免了那种一问一答,问问不休的毛病。
2.注意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归根到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懂课文的写作方法,。老师的课堂提问既不可让学生不假思索,也不能使学生面面相觑。这就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老师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思考性,启发性,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3.注意提问的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