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有度 注重过程
发布时间:2016-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舜华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 323903 季苏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其实,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这并不意味着评价功能的削弱,相反地是从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艺术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呢?
一、褒贬有度—准确评价学习的成果
要营造真正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的评价具有导向性,掌握好褒贬的度,准确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
1.真诚地表扬。
2.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因为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我们要懂得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
如,在教学“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规律时,一开始很多学生发现了“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 10”,因为这个规律大家都会发现,当我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所有举起的小手都忽地放下来,过了一会儿,慢慢探出两三只手,说出了“隔一个进率是 100,隔两个进率是 1000”。我大大赞赏这位学生,“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你,”此时同学们都投去羡慕的目光,因为我的表扬是真诚的。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说“棒极了“”真聪明”,其他学生会跟着说“我也会,我也是这么想的”教室里会出现乱哄哄的,学生也无心听下去了,教师的评价也就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这样的赞赏也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使受到表扬的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同学的肯定是真诚的,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有更好的表现。
2“.温柔”地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感到只是苦涩和压力,所以表扬和批评相互结合,要进行合情合理地引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先要肯定学生课堂中的某一侧面,以此作为突破口,然后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或延伸,这是一种寓批评于激励之中的批评方式。如在课堂上针对一位学习成绩差、平常纪律又涣散的学生,当他要“开小差”时结合教学内容,故意给出一个较浅的且确认他能回答的问题来提问他,当他回答得正确时,便抓住这一“热点”,及时予以肯定并表扬。此时,学生心灵一震,人格获得了尊重,进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注重过程—有效引领的探究过程
当前,仅就评价而言,存在评价标准不当、评价方法不当、或没有评价等诸多问题,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注重评价,因为这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
1.注重过程促发展。
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教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将影响到学生人生观、认识观、评价观的形成。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适时恰当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中“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计算“全校举行为灾区学生捐书活动,如果平均每班捐献图书 115 本,全校 32 个班共捐献图书多少本?”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尽可能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找出来。然后,我让各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一一列出,大家一起来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哪种方法更优化。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哪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更合理、更有新意,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积极、最擅长与同学合作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计算方法的选择评价,发展学生的判断抉择能力;让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既能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高。
2.注重过程激兴趣。
表扬激励法是一种“精神快餐”,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采用“好极了!”“真棒!”“还有没没更好的办法?“”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xx 组可不能落后了,加油啊!”等激励语言,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无形的内在动力。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提高同学间合作效能,可以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实行“哪一组笑得最灿烂”的方法,即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以“笑脸”个数来量化并公布的一种竞争形式,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激励评价和竞争机制,把个人与小组的“利益”紧紧系在一起,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的向上气氛和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促进了小组间的互相协作。
3.注重过程“增合力”。
增强小组凝聚力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把个人竞争改变为小组竞争,增强小组凝聚力。可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分小组列表上墙,随时记录定期表现,包括知识、能力、交流技能等。小组成绩的评价,重过程而不只重结果,尽量多肯定少批评。参与评价的成员,不仅仅是教师,而应多采用小组自评,别组他评,形成人人参与评价的互动局面,让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指导学生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
——摘自《学生之友(小学版)》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