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杭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第二次活动(2011年下)
发布时间:2012-12-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鸣凤

常州市备案课题

数学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研讨活动暨

数学能力促进小组第二次活动通知

一、参加人员:

全集团数学教师。

二、活动时间:

20111116

(第十二周 周三下午1330

三、活动地点:

南田楼三楼图书馆

四、具体安排:

11330 — 1410

白舜华老师执教一年级的《认识钟表》。

21420 — 1500

赵君老师执教五年级的《认识公顷》。

31510 — 1630

讨论交流。

1、两位执教老师谈设计意图。

2、评课:重点提出两堂课的整改意见

注意:

请各位数学老师事先安排好课务后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1.11.16

地点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课题组成员及全片数学教师52人

实到人数

52人

主持人

蒋华

活动

形式

教学观摩、专题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矫治的研究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一、教学观摩:

 

白舜华执教一上《认识钟表》

 

赵君执教五上《公顷》

 

二、讨论交流

 

1. 两位执教老师谈设计意图

 

2. 评课:重点提出两堂课的整改意见

 

(具体内容见附件)

两节教学观摩课,白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和学具,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的课始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和体会上,将课堂拓展到操场,让学生的想象有依有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组老师坦诚的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互相探讨,相信马小的数学教学在这样浓郁的氛围中将越来越精彩! 

     

     填表人   虞丽华     

 

 

 

 

认识钟表

                        201110月  白舜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小钟面,一个大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出示: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谁?)

2. 出示钟面,对,是钟表(板书:钟表)。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好朋友。(完成板书:认识钟表)

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想要知道时间,我们首先要来认识一下钟面。

1)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自己的小钟面,然后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进行观察、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你知道长针叫什么吗?(板书:分针)短针呢?(板书:时针)谁上来指一指,哪一根是分针,哪一根是时针?(学生指出课件和实物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的钟面,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4)再请小朋友们闭起眼睛想一想,分针是什么样子?时针又是怎么样子?

5)钟面上还有什么?你能按112的顺序数一数吗?

6)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有谁知道时针和分针转的方向吗?师生一起做手势。

7)你能找这样的顺序拨一拨时针和分针吗?

2.初步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你们知道这个钟面上现在是几时吗?(出示7时的钟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2)老师这里还有三个钟面,(出示试一试的三个钟面)你知道这三只中又是几时呢?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上的整时,那么,你能在钟面上拨一个3时吗?请在自己的的钟面上拨一拨,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9时呢?12时呢?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会读吗?(再出示另一个)这个呢?

2)如果学生说出大约7时,就追问:为什么刚才都是几时,现在要加上大约呢?

3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也可以说是大约7时。(领着学生说,指名说。)

4)那老师这里的三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呢?(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5)你能拨一个大约几时考考老师和你的同桌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 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谁能来说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吗?(想想做做26

咦,同样是10时,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却在睡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2圈,所以就有了两个10时,一个是上午的10时,一个是晚上的10时。

2.想想做做第5题。

有一个粗心的修表匠,不小心把钟上的一根针弄丢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你能根据告诉你的时间,把丢掉的时针或分针在钟面上画出来吗?(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展示学生作业。

3、一节课学下来,我们学习的时间都离不开时针和分针,所以他们都很得意,可接下来,他们就得意不起来了,为什么呢?(出示电子表)见过吗?它们各表示几时?他们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直接有数字表示,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希望小朋友能把您天学习的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公顷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五(上)第81~82页例1、 “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题。

[教材简析]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教材中编排一道例题、一道“试一试”和一个“练一练”。例题着重教学公顷的基础知识,“试一试”用公顷作单位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一练”里继续感受公顷。练习十四配合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教学,并安排知识的整理和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利用已有学习经验,整理先后学习的全部面积单位,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思考的隐性的轨迹显性化,合理地有序的创造探究理解面积单位。

4.通过室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旧识受阻,探求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谈话:边长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厘米,1分米,1米。

谈话:在这些面积单位中,最大的是平方米,老师这有一组用平方米作单位的数据。

出示:淹城的占地面积约为600000平方米;红梅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350000平方米;中华恐龙园的占地面积约为400000平方米。

2.引导: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觉?(数据太大)数据太大也就是什么小了?(面积单位)

提出要求:你能试着创造一个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百米,平方千米,平方万米?

谈话:你认为边长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百米,1平方千米,1平方万米米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100米,1000米,10000米。

3.揭示:刚刚同学们创造的很好,其实在生活中,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我们不说平方百米,而称作公顷,用字母表示(hm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出发,复习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而所学最大的单位平方米并不适用现在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创造,探究新的数学知识经验。其过程不是胡乱的猜想,而是有理可循,可据可依,将学生思考的隐性的轨迹显性化。

二、情境感知,学习平方米和公顷的进率

1.出示教科书81页例1,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明确:像这样测量、计算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通常用公顷用单位。

提问:那公顷到底有多大呢?

2.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让学生齐读。

引导:那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10000平方米)你是怎么算的?(100*100

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安排学生自己计算的目的是:第一、算式100×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他们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三、从猜想到体验,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1.引导:1公顷也就是10000米,到底有多大呢? 你能想象一下吗?(一个教室、体育馆)刚才,都是我们想象的,跟着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排队要做到快、静、齐。

2.学生排队来到操场,围着事先用方竹摆好的正方形

感知:这是赵老师事先围成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0m。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再看看,闭上眼睛再想想。多少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可以围成一个1公顷的正方形啊? (一百个) 一百个,那该有多大呢?一排排十个,排十排,这样想想,想得出来么?

体验:老师在大操场上竖了四面红旗,这四面红旗就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老师用红线围成了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你觉得1公顷怎么样?  想不想到这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内走一走,看一看。(领到中间)快的人跑一跑、慢的人走一走。

集合,快、静、齐

谈话:你们觉得一公顷怎么样啊?

3回到教室

反思:我来采访一下刚刚举例说1公顷多大的同学。刚才你觉得1公顷有多大?现在呢?(我觉得自己错了。。。。。。)

明确:一个教室的面积是72平方米,1公顷大概有多少个教室?

      一个图书馆的面积是256平方米,1公顷大概有多少个教室?

学习新的面积单位“公顷”,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通过猜想—验证—反思—明确这一系列的过程体会1公顷的大小。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学生无经验,教师便提供给学生产生“经验”的时间和空间。在室外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出示书82页练一练第一题。

提出要求: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足球场的面积,它的面积有1公顷么?

学生独立完成,回答时突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2.出示书82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请你在自备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回答时突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出示书本84页练习十四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运用电子地图形象揭示

4.出示:淹城的占地面积约为600000平方米;红梅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350000平方米;中华恐龙园的占地面积约为400000平方米。

提出要求:现在请你们改一改课一开始的这些数据?

学生一一汇报,回答时强调10000平方米= 1公顷

5.出示:本小区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公顷,绿化面积为达6公顷。                 

诱导:这则广告说的这个小区绿荫环绕,适宜居住,让赵老师非常动心。我骑着自行车绕着小区走了一圈,发现---

出示: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80幢。每幢楼大约长80米,宽约10米。

提问:这房子该不该买。

学生畅谈理由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0*10=800(平方米)

                  800*75=60000(平方米)

                  60000平方米=6公顷

                  12-6-2=4(公顷)

小结:我们通过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知道了这个广告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夸大了公共设施和绿化面积。

设计说明: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平方米和公顷进率的认知程度,又通过电子地图的展示使他们进一步体会“1公顷到底多大”这个表象的认知难点。

五、总结收获,拓展新知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出示:原武进市面积约125900公顷,江苏省面积约10000000公顷,中国国土面积约960000000公顷。

启发:读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觉?(数据太大)也就是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这里还是太小了,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大的单位(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平方千米)。

[资料链接] 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是英文字母hundred的首字母,表示百,m是meter的首字母。hundredmeter的含义就是百米 。可见中文英文是对应的另外公顷还可以用ha表示,是面积单位公顷(hectare)的英文缩写。国内不推荐使用ha。我国规定的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三个:平方米(㎡),公顷(h㎡),平方公里(k㎡)。

在面积单位中,我国的面积单位还有亩和公亩。1 =66667平方米亩换平方米,计算口诀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计算24.6亩等于多少平方米,24.6÷38.28.2加倍后为16.4,然后再将小数点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数为164001公顷=10 000平方米1公顷 =15=100公亩=10 000平方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