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有度对话 师生共赢
发布时间:2013-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有度对话 师生共赢
——马小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掠影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3月20日下午一时,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在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举行,三个校区的老师齐聚一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研究为行动纲领,拉开了“同课异构”的序曲。
本次活动,教研组成员蒋辉老师和庄如梅老师共同执教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度钻研教材、挖掘文本,开拓思路、推陈出新,为大家呈现了两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中年段课例。《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节选自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内容浅显、通俗易懂,两位老师都大胆尝试,用一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蒋辉老师采用传统集中识字的教学方式,以一贯温柔恬静的教学风格,用“爱”这条无形的丝带,串联起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通过读、品、悟,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懂得保护弱小,融融的爱意能温暖我们的心,能鼓舞我们战胜风雨,我们要成为爱的传递者。
庄如梅老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借鉴低年级倡导的随文识字课型,借助文本,巧用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读感悟,紧扣文中主人公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蕴含的浓浓感情和深刻道理。
课后,教研组成员就两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教研活动非常成功,两位老师上出了特色,上出了水平。虽然是“同课”,但经过教师精心的“异构”后,如涓涓细流,清新雅致;如滔滔江水,气势雄浑。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不仅能展示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让教学的道路走得更广更远。
最后,教科室金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我们不是通过这两节课来比较两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去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教学之路。语文教学是没有唯一性的,有的只是兼容性。每位教师对于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既有和谐的共振,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每个人能力有大小,见解有高低,希望通过“同课异构”的这种模式,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平台,产生“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希望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在教研活动的历练中,充分发挥个体的才能,展现个体的想法,参与教学的研究,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实践水平与理论水平的双重提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