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数学课堂 把门打开
发布时间:2013-05-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虞丽华、赵君、吴鸣凤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3.5.4
地点
马杭中心小学南田楼幸福剧场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课题组成员及全片数学教师52
实到人数
52
主持人
蒋华
活动
形式
专题研讨、沙龙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感悟名师课堂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一、观摩贲友林老师来我集团课堂教学《圆的认识》
 
 
 
 
 
二、聆听讲座《数学课堂、把门打开》 
 
   
贲友林老师的课对学生而言,这是一节感受真实、经历充实、感悟扎实,充满情趣与智慧的教学,也是一节充满创意的教学。听罢本课,不能不为课内的亮点和精彩而拍案赞叹。
1、了解学生,关爱学生。2、灵活对话,动手操作。3、潜心钻研,精心积蓄。4、感受真切,兴趣盎然。
 
                                                                                                          填表人   万可宜     
5月4日,春光明媚,微风轻拂,江苏省特级教师贲老师走进马杭中心小学南田楼二楼报告厅,展示了《圆的认识》和自己十多年关于数学教学的思考。马小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及湖塘片兄弟学校教师代表近百人参与学习。
开放课堂---巧妙地把自己“藏”起
《圆的认识》一课感受真实、经历充实,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教学,听罢本课,掩卷深思,不能不为课内的亮点和精彩而拍案赞叹: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者构思本课,凭借的是对学生的接触与了解。开课的交谈一下子就触动学生的兴奋点,课中的引导丝丝入扣,一触即发。师生的对话看似散漫,实为严谨,紧紧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灵性对话,动手操作。圆的画法、圆的特征的探究都是学生在画、剪、量、描、转、滚等动手实践中,通过自我观察、比较、感悟、反思获得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多在引导、评价,或是借助对学生表达后的“接话”复述,进一步阐述学生的思想。
 潜心钻研,精心蓄积。教师虽多次教学本课内容,却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变换课堂架构,变换生活素材,变换引导策略,不断使教学更有新意。成功的课堂教学其实总是有心人的潜心钻研与精心蓄积的产物,是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搜寻生活中一切可以与数学学习相联系的现象与素材,并加以精心挑选、搭配、驾驭的结果。
 感受真切,兴趣盎然。本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的。他们活动自然,交流真切,行云流水,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相呼应,课内话题与课外阅读相交织。
学术报告---打“开”数学课堂之门
贲老师的学术报告题为“数学课堂,把门打开”,更是激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他提出的“四个思考”尤为值得深思和感悟:
学习≠课堂学习。课堂,无论是从空间还是时间来说,都是有限的,而真正的学习活动,应该不受限制的。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和尝试,在课堂外,在生活中,不断领悟,实现自我提升。
教学≠师教生学。师者,传道授业也。贲老师用他的现场教学和亲身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学生,学生甚至还可以教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言或其他表现能给老师一种启发,为教师及时调控教学提供依据。
意外,意料之中。“教学之中如果没有意外,就成了意外。”贲老师的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探索空间。不少老师特别注重课前预设,课前准备充分、细致。然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偶然情形,成熟教师理应追求意外,把意外转变成生动的教学资源。
作业,瞻前顾后。贲老师强调布置作业,既要瞻前,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达到熟练进而生巧;同时更要有相应的前测题,数量不需多,形式不需杂,让学生在进行前测练习中展现其学习起点,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学而教,以学定教”。
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一种感受,一种提升;此次活动使全体数学教师得到观念的洗礼和理论的提高;知识的积淀和教学技艺的增长。马小教育集团老中青三代数学教师深刻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定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时机,开创数学教学的新时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