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促新生,有度创新高
——记马杭中心小学2014年度交流教师展示课
题记: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马杭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也洋溢着新的生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师交流是学校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校间相互了解、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交流是学校间互助成长不可重复的体验。交流教师的课堂闪现着兄弟学校中最真实的教学常态,流淌着最质朴的教育情怀。
加大校际间教师交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武进教育的又一新举措,在此背景下,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近两年来积极响应教育局有关交流教师的相关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充分发挥交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3月19、20日,马杭中心小学举行了交流教师展示课活动。
创新颖,有灵动,显大气
语文组的四个老师,四种风格,风格迥异,展现了自己不俗的风采。
周玲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的一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周老师的课别具一格,以一张预习单贯穿了字、词、句、篇的教学,板块清晰,有条不紊,有别于我们平时的教学,新颖、高效地用一课时完成了整片文章的教学。在教学中,周老师以“循规蹈矩”为切入点非常巧妙地引入对文章的感悟、体验,从而巧妙地揭示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寓意。整堂课,给人感觉新颖、独特、巧妙、无痕。
杨丽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课外的一首古诗《绝句》。杨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灵动轻盈,充满诗情画意。在教学中,杨老师注重古诗写法的渗透与朗诵的指导,对仗、押韵、平仄……一点一分,没有半丝牵强,全都蕴含在杨老师如诗般的语言中,蕴含在杨老师从容淡定、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引导中。“一切景物皆情物”,杨老师用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引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与教师和诗,那一声声悠长而又富于韵味的吟诵久久在孩子们心头回荡,也久久留于在座的每位老师心头。杨老师带着孩子们徜徉在古诗的天地里,孩子们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首诗,而是一种学习古诗、感悟古诗、创作古诗的方法,可谓真正地“得法”了。
杨莉萍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在教学中,杨老师抓住一个“急”字,不断地运用文本的空白处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引起学生思考,并在这过程中巧妙地穿插生字词的教学,不仅让标点“说话”,让词句“说话”,更让生字也“说话”了,整堂课,可以说是不偏不颇,张弛有度,把文章读厚了;同时,又巧妙地通过联想、移情等手法,让文章所包含的大道理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孩子心间,可谓又把文章读薄了,让人不得不感叹杨老师教学功底的深厚!
董晓芳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董老师非常善于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注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通过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把一个“情”字教得荡气回肠,通过反复地揣摩、体验、朗读,学生走进了彭德怀的心灵。整堂课,可以说是大气、感人。
慎思考,生感悟,争有度
数学的三位教师都从事低年级教学,她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风格各有特色。
吴菊芬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探索算法。整堂课注意了算法的多样与算法的优化,并把计算的方法贯穿于整堂课之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表扬的方式多样,表扬的语言丰富,让一年级的孩子始终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张斌茹老师的《认识方向》一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联系学校的地理位置与周围景点,让学生将平面图与生活中的方位联系起来,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强化记忆,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辨认方向。练习的环节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周燕花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有选择地将学生编的题作为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在编题、解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地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科学,品音乐,懂生活
本次的交流展示课不仅展出了主科老师的风采,同时也欣赏到了术科老师的内涵。
徐菊老师执教的《一切都在运动中》是一篇空间思维强度很大的课文。课文内容主要从认识参照物、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运动的相对性三大板块进行。整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以场景模拟活动为抓手,体验判断为主线,徐老师从常见的人物走动现象入手,然后在回到生活场景中,感悟出运动的车、船、电梯……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从而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接着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子弹实例中体会认识参照物的重要意义。课堂最后又把学生的眼光带领到浩瀚的宇宙,认识万物都在运动中。
符维亚老师执教的《夜莺》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符老师紧紧抓住“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感知为前提,情感体验为中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科特征,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体验、创造实践、比较鉴别、积极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好地体现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后记:
本次活动为每一位交流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张显风采的舞台,充分展示了各个学校的实力与风格。同时,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马小以及兄弟学校间的交流与成长。“交流促新生,交流创新高”,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交流教师以及马小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马小的2014年一定会花香四溢,春光洋溢。
(撰稿:白舜华、万可宜 摄影:沈小伟、陈春明、吴建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