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非常努力 只为以后的轻松翱翔
发布时间:2014-04-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小停

 

常州市备案课题
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研讨活动暨数学能力促进小组第一次活动通知
 

参加人员: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周四下午12:30)
活动地点:
马杭中心小学
                   具  体  安  排
时 间
内       容
12:00
抽签
12:30—13:10
13:20—14:00
14:00—15:00
第一位老师执教二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第二位老师执教二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评课(支部活动室)
备注:请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成员在上次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评委老师的建议,利用课余时间认真修改教案,独立制作好课件。于3月27日中午12:00到五办陈春明处抽签,确定两位执教老师。其余老师认真准备评课。同时也欢迎其余空课老师来听课。
特邀评委:蒋华、俞振蔚、白舜华、陈春明、邹寒琴。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4.3.27
地点
马杭中心小学
南田楼二楼支部活动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成员
实到人数
52
主持人
陈春明
活动
形式
教研课、反思加评课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一、徐小停、蒋婷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课时。
 
 
二、教者进行教学反思。
 
 
三、其他能力促进小组成员进行评课。
 
 
四、评委点评。
 
 
(具体内容见附件)
 
       两位老师的课堂流程相似,但上出了不同的风格。两位老师都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课。板块状的教学结构明显。课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课堂上来看,教师顺学而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非常努力 只为以后的轻松翱翔  

——记马杭中心小学数学能力促进活动  

  三月初春,春寒料峭,万物苏醒,这是一切生命生长拔节的时节,也恰是我们教师成长发展的大好时候,更是对于正在茁壮成长中的马杭数学能力促进能力来说是一个孕育希望,扬帆起航的季节。

  “欲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先培养教师、成就教师。”这是所有马杭人的共识。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马杭年轻数学老师的发展,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

独立备课,备出水平  

  313日,学校组织了能力促进小组的老师就《认识分米和毫米》进行了独立备课活动,各位老师在完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以及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备出了一堂堂高质量的教案,得到了各位领导的好评。随后在领导的指导下,各位老师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对于课进行了更好的修改,以及制作出了相应的课件。

抽签上课,上出精彩  

  本周四,8位数学能力促进小组的老师在经过抽签之后,决定由徐小停和蒋婷两位老师上《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一堂概念课,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两位老师在之前备课的基础上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表现十分精彩,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她们通过让学生在旧知中质疑,引发矛盾,从而顺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并且在今天的两堂课中,两位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操作中得到发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但因为两位老师还是年轻老师,因此仍然处在一些不足,如徐老师对于学生的把握还不够精准,蒋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还稍有欠缺,希望两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综合评课,指点迷津  

  在两位老师上完课后,数学能力促进小组的其他几位老师对于她们的两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各位老师在结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课。首先她们对于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一定的肯定,认为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小主人地位,并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她们对于两位老师的课给了一些意见,如:赵君老师认为课堂应抓住教材,把握好教材。万可仪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希望两位老师能够充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做到详略有加。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各位领导对于各位老师也提了一些意见,既有肯定,也有需要改进的,相信通过不断锻炼,各位老师在今后的成长中,肯定会有不断地提升。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相信有了各位老师的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大家一定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早日实现“教书匠”向“智慧老师”的转型,用教师的智慧,培育智慧的学生。

(撰稿:徐小停 摄影:吴鸣凤)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2页~54页)中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管、米尺、5角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学生尺。教师准备课件、米尺、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用手势来表示1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一起比划)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设疑引入。
下面请大家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几个练习。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棵大树高7(                    1盒饮料高8(        
 这盒饮料配了一根吸管,吸管长1(    
能用米吗?厘米呢?
看来,米和厘米都不适合,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也可以用dm来表示。
1分米有多长呢?这根吸管就有1分米,请大家用你的直尺来量一量这根吸管有多长?
10厘米就是1分米。(读一读)
2.认一认。
请大家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
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分米?为什么?因为从刻度0到刻度10中间有10个大格(有10厘米)。
还有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分米?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小结:不管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只要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所以我们说1分米=10厘米。(板书)反复读2遍。
3、画一画
认识了1分米,你能用你的直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有端点,直的,标上长度)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边说边多媒体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为什么?
从2开始可以吗?3呢?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10厘米=1分米。
4. 比一比。
(1)请大家用拇指和食指像这样拿住1分米的吸管,感受一下1分米的长度。
(2)闭上眼睛想象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再用直尺进行比对,然后调整。
(3)像老师这样用手估计1分米纸条的长度,撕下来,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再次到尺上调整2根手指间1分米的长度,由此建立正确表象。
(4)请你用你手上的“1分米”这把小尺子估计课桌的短边,大约接近几分米。
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短边。比较一下和你估计的有多少差距。
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确,就可以请你手上的1分米这个小帮手来帮忙。
5、找一找。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呢。同桌互相说说。
   )边的长大约是1分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评价。
(粉擦的长,粉笔的长,开关的边,固体胶的长)
看来,大家对1分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6.认识1米=10分米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2)请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分米?
体会到1米=10分米。
有没有谁不数也知道1米=10分米?
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7、量一量
请你先估计一下,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
请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是多少分米。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米,那分米应该放在那个位置?为什么?
分米比米小,比厘米大。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1)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你能用你的尺子来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厚吗?
你发现了什么?
(不到1厘米,6个小格)
是的,用厘米不能表示了,我们还要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多媒体:在直尺上,像这样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我们来数一下数学书到底有多厚。数学书厚6毫米。
(2)请你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毫米?
你是怎么数的?上黑板板演。
多媒体展示,再次全班跟着数一数。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这样一条刻度线,它与其他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正好是5毫米,我们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从刻度0到哪里是8毫米?这条线段有多少毫米?
(4)感知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1毫米。(学生先说)
多媒体展示:磁卡、1分硬币和10张纸的厚度,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请大家选择一样物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它,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
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5)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全班交流。(小虫、蚂蚁……)
(6)欣赏图片:毫米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教师介绍
世界上最小的蜥蜴:长大约7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蛇:粗不满1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鱼:长不满8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
世界上最薄的手表:厚大约4毫米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和厘米,又认识了毫米,你觉得毫米应该排在哪个位置?他们分别用哪些字母表示?
我们还知道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练习巩固
1、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   )毫米            
(1)你是怎么知道的?3个大格是30毫米,5小格是5毫米,真好到5毫米线。
你观察地真仔细。
2、想想做做2
量之前你有什么药提醒大家的吗?
直尺要对齐线,数数清。
全班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 床长2( ) 大米宽2( ) 黄瓜长2( )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它们的字母形式。
3.谈话:小朋友,其实比毫米更小,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还有呢。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查资料了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