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用“童心”点亮童话教学
发布时间:2016-05-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春燕

      五月的雨,斜织着,柔柔地飘下来。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又一次齐聚一堂,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以“深度解读文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红梅老师和崔沥云老师执教《猴子种果树》的一、二两教时。

王红梅老师紧扣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立足学情,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的一开始,她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他种了什么果树?是怎样种的?结果怎样?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王老师还创设了自主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高效识字。在教学“喜”字时,她立足学生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生活继续优化,于是便生发出了喜事、喜糖和喜气洋洋。这样,“喜”带给学生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喜庆的画面。接下来用“喜欢”这个词造句,更是让学生对“喜”这个字的认识立刻丰满立体了起来。在教学“浇”时,她结合形近字识字法,让学生能习得方法,举一反三,由一个字发射到一类字。王老师就是这样,运用“形象创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崔沥云老师能始终围绕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猴子为什么没有种成果树”展开教学,她以猴子第一次种果树的内容为依托,进行了详细的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她又以这一部分为例,让学生观察猴子后面几次种果树和这一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变“教师讲”为“学生读”,于重点处点睛讲解,于难点处直面揭秘,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讲故事。本节课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生动和鲜活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并体会到学的欢乐,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随后,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童话教学”这一教研主题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童话教学应该以“不要去束缚孩子,尽量鼓励孩子去创新”为前提,从而让孩子走近童话,把握文本内涵,要体现童话的感觉,突出童话的“生活味”,让学生自主体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童话教学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是时代对小语工作者的召唤,更是新课程标准下小语教学的发展需求。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必能还童话教学一片新天地。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张春燕  摄影:张春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