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勇璐琰

 

《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丹顶鹤的颜色、体形、姿态美,激发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教学重难点:感受丹顶鹤的颜色、体形、姿态美。
教学准备:板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0课【板书课题】指名读,师评价。(还不够美,谁来读出丹顶鹤的美?真美呀!谁再来读读?)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的确也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美丽的丹顶鹤把这些词语朋友也带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快热情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3、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丹顶鹤的?【出示】既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丹顶鹤的,那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句话吗?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美丽的丹顶鹤都想和你们交朋友了呢,瞧,它们朝我们飞来了。【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3、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丹顶鹤数量很多?(一群群)你能用朗读来告诉老师吗?
4、丹顶鹤的歌声非常——嘹亮,嘹亮就是指声音非常响亮。请你嘹亮地读读这个词。你读得很响亮,但一位同学的声音还称不上嘹亮,大家一起来!
5、读好这两个词就能把句子读好,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是的,丹顶鹤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从遥远的北方飞到南方来过冬。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大家都觉得丹顶鹤很美,那它到底美在哪呢?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圈出描写丹顶鹤美的词语,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大家都圈好了吗?谁先来说说?
3、洁白:预设:生:因为洁白是很白很白的,像小雪花那么白,很干净。师:对,不是一般的白,而是特别特别的白。
黑的:预设:生:它的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黑的发亮,可漂亮了。师:对呀,白得干净,黑得发亮,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是那么和谐,那么高贵!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鲜红鲜红:是啊,白得是那么纯洁,黑得是那么高贵,让丹顶鹤更美的是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刚才同学们也说到了这个词,老师这有两个词【出示:鲜红鲜红,鲜红】小朋友自己读读看,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哪里不同?那你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
4、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呢,比如说春天的时候,油菜花开了,像金子一样黄,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再比如说秋天的时候,枫叶变红了,像火焰一样,我们可以说——火红火红。你还能说出更多的词吗?
5、小朋友说得真好,如果以后能在说话、写话时准确地用上就更好了。看,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多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放到句子中相信会读得更好,谁来?
6、老师发现你把这个词【点红“嵌着”】也读得很好,奖励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两遍。老师把这个词换成“戴着”好不好?为什么?原来“嵌着”就是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的东西里面。瞧,这颗红宝石就牢牢地嵌在丹顶鹤的头顶呢,怪不得人们都叫它——生答。现在你知道丹顶鹤的“丹”是什么意思了吧?【相机描红“丹”】所以人们也叫它红顶鹤。
7、这么美的丹顶鹤你想看吗?师引读:丹顶鹤有一身……而…….它的…….怪不得…….这段文字先描写了丹顶鹤身上羽毛的颜色,再写了丹顶鹤头顶的颜色,写得真美。【板书:颜色美】
(三)学习第3小节
1、丹顶鹤不光色彩高贵典雅,还特别逗人喜爱呢。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找出丹顶鹤逗人喜爱的地方,用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1)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好的,你找到了这句话。【出示句子】小朋友自己读读,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是呀,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长得可有意思了,那为什么这里要加个“也”字呢?突出这个“也”字就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了,你来试试?(恩,这只丹顶鹤真苗条。你再来?你读出了丹顶鹤身形的修长,可真美呀!)【板书:体形美】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它逗人喜爱?——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出示句子】
好,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丹顶鹤在干什么吗?
【出示图片】老师这儿有几只丹顶鹤,小朋友看看那几只在引吭高歌啊?请学生上台指。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对,向着蓝天,把脖子伸得长长的,高声歌唱就叫做引吭高歌。还有几只丹顶鹤在——展翅飞翔。
2、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这里面还有哪个词是你不理解的?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你就能理解了。
3、丹顶鹤优雅的姿态,不正像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吗?这样的感觉就叫做高雅。
4、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丹顶鹤高雅的姿态。请女生来试一试,男生认真听。
5、丹顶鹤高雅的姿态真是优美,真逗人喜爱【板书:姿态美】我们请男生再来读一读。
6、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特别喜爱丹顶鹤,就连神仙都愿意和他作伴。你看,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就是乘鹤而去乘鹤而来。所以丹顶鹤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仙鹤。
7、让我们满怀着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将这一小节完整的读一读吧。
五.第4小节
1、不知不觉,冬天的脚步近了,丹顶鹤飞呀飞,飞到了我国的——黄海之滨盐城,这里是它们的——第二故乡。为什么说是第二故乡呢?生谈谈自己的知识。请同学们看图,黑龙江扎龙是有名的鹤乡,这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冬天快到的时候,它们就从北方扎龙飞到黄海之滨盐城,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冬天。所以黄海之滨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2、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吗?同桌先讨论一下吧【出示句式:丹顶鹤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3、对呀,他们既快乐又幸福,自由自在的,不用担心——生答,也不用害怕——生答,这样的生活就叫做无忧无虑。【点红词语】相机教学生字“虑”。
4、黄海之滨的人们非常喜爱丹顶鹤,为他们创设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才能这么无忧无虑地生活。让我们跟着丹顶鹤,再一起去黄海之滨看一看。齐读第四小节。
6、为了保护丹顶鹤,在这里还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就把这个故事带到了课堂,请大家欣赏。
看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
7、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全世界都已经只有两千多只了,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来爱护它,一起来保护野生动物。
8、在爱护丹顶鹤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虑”字写好,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哪里容易写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色美,形美,姿态美的丹顶鹤,美丽的丹顶鹤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请小朋友画一画美丽的丹顶鹤,并设计一两条保护丹顶鹤的,保护动物的标语。
板书设计:
20、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
体形美
姿态美

 

从拐点到原点,成就美丽弧线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当简单的黑白与张扬的红色相遇,当整体的修长中带着高雅的内涵,遥远的秋风给我们带来一群美丽的仙子——丹顶鹤。初读课文,两个字浮现在脑海中——惊艳,造物主是神奇的,最原始的往往会成为经典和永恒,我真想把这份美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所以当教研组商量将这篇课文定为新教师汇报课的内容时,我特别欣喜,却没想身体的不适让我与之擦肩而过。也是机缘巧合,星期一师傅接到电话通知,第二天区教研室的张校长来听课,依然是我心向往之的这一课,真真是一份惊喜,喜的是我终究没有错过,惊的是我怕自己的功夫还不到家。教案是教研组老师的智慧结晶,上星期试上了一次,再经过师傅的修改,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有两个环节的预设很是灵活机动,十分考验上课老师的反应能力,我心里实在没底。但不管怎样,我必须尽力一试。
整个上课的过程不多赘述,自我感觉是轻松自然的,但也导致问题的发生——节奏过慢,最后写字的环节不得不砍去。上完之后我的心里反而沉重起来,我对这节课并不满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于是惴惴不安地来到会议室等待张校长的评价。直到张校长肯定了我们课堂中优秀的一面,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随后一个小时的交流,张校长睿智地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也引起我的思考:在课堂上如何正确应对学生的拐点?
片段一: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丹顶鹤”的“丹”字的含义:
(师:瞧,这颗红宝石就牢牢地嵌在丹顶鹤的头顶呢,鲜红鲜红的,多美呀!现在你知道丹顶鹤的“丹”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1:“丹”是高贵的意思。
师:再想想呢,丹顶鹤的头顶怎么样呢?
生2:我知道,“丹”指的是红宝石。
师:不一定是宝石,“丹”在这里指的是红色,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伸出聪明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描红,记住了吗?)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的预设是通过理解丹顶鹤头顶的红宝石来引出“丹”的含义,但是学生却因为对红宝石印象太深刻,对“丹”的含义产生了误解,即使不断提醒他们注意丹顶鹤头顶的颜色,也无济于事。
片段二:教学“引吭高歌”时,由于图片质量不高,学生的解说出现了偏差:
(生指出了哪几只丹顶鹤在引吭高歌。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因为丹顶鹤的头在土里……(不确定的语气)
师(疑惑):丹顶鹤的头怎么会在土里呢?再仔细看看,谁再来说说?
生2:丹顶鹤的头在脖子上面,嘴巴还张开着在唱歌!(兴奋的语气)
师(试着引导)你看,丹顶鹤的脖子伸得可长了,所以看上去头抬得高高的,是不是?
(大多数学生不住点头,生1依旧一脸困惑)
师:(模仿丹顶鹤的姿势)伸长脖子,抬起头朝着天空的放声歌唱,就是——引吭高歌。)
在准备幻灯片的时候,因为主观印象,我并没有发现图片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课上那个孩子说出了这么可爱的答案,我以为只是他一个人的看图失误,直到张校长谈及这个环节,才知道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图片的确存在误区。再联想到我当时给出的反应,并没有很好地解答那个男孩的疑问,或许他依然在拐弯行走。
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如同白纸,假如教师用主观的想法代替他们的眼睛与思考,白纸上画出的将是枯燥的单一图案,缺乏灵动;假如教师完全放任其自由,映入眼帘的又将是杂乱无章的线条。正如张校长所说:“在课堂上不能急于和教学设计挂钩,如果学生的反应和答案有距离,可以及时调整原有教学设计;如果学生的反应超出了既定目标,则要进行很好的提升。”拐点不一定带来负面效应,且看教师如何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调整。纵观我整堂课与学生的互动,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的思考仅停留在预设层面,想着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标准答案,自然忽视了孩子们的心里状态,即使最后回到原点,也是勉强而为了。
于我而言,这些问题同样是我的拐点,一如前方的路,总是弯弯曲曲的,且让我调整目标,重新出发,这一段修改的弧线未尝不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