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4-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耿明霞
《祁黄羊》第二课时 执教:谢雯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体会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认为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祁黄羊。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主动辞职
1、祈黄羊想辞去的是——中军尉的职务。中军尉是什么职务?这个职务重要吗?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出示: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
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古代的中军尉相当于现在的军训部部长。我们从“几个大国”“争夺霸主”“经常出兵征伐”等词语充分感受到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春秋战国是多事之秋,弱肉强食,军事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军尉这个职位相当重要。正如悼公所说的“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3、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祁黄羊为什么要请求辞职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大家再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找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全班交流。
(祁黄羊为了国家常年征战而腿脚落下毛病,又为了国家的安危而请求辞职,他时刻惦挂的是国家的安危,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4、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吧,去感受一下祁黄羊一心为公,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外举解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8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自由发言。
a.经过深思熟虑,很慎重
(从“郑重地说”“想了想”中体会。)“郑重”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
b.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
3、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深感意外”,“意外”是没有想到的意思。
4、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了,难道他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吗?如果是他的亲人长辈听到他提议解狐当中军尉,会怎么想?解狐又会怎么想?
(有责备——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你难道不想着报仇雪恨吗?)
(有担心——万一解狐上台以后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你呢?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5、祁黄羊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指名读。)
言为心声,你读懂祁黄羊了吗?
6、放下个人的恩怨,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祁黄羊真是个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的人啊!让我们一起来称赞祁黄羊。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内举祈午
1、正当大家都为祁黄羊的举动感到意外之时,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
3、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4、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为什么?指名读第十节
5、当地老百姓听说祁黄羊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大官,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还以为祁黄羊是个好官呢,还不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偏心了!)
6、看来悼公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么,祁黄羊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a指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慎重” “不能不”中体会到祁黄羊是经过了认真考虑。)
(体会 “只是想”和“压根儿就没去想”的强烈对比。)
教师点拨:祁黄羊心里一心想着的是中军尉的人选事关国家的兴亡,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利益,这就是“出以公心”。这里的“公”指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
b 你读懂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突出表明他推荐祁午是完全(出以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再次朗读体会。(同桌,男女分角色朗读)
7、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能理解祁黄羊吗?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感动悼公
1、难怪十分信任祁黄羊的悼公在听完后,深受感动,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祁黄羊?(胸怀宽广、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等)
三、总结全文: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无论是写祁黄羊的辞职,还是写祁黄羊的外举与内举都和(看板书:出以公心)四个字紧紧相连呀!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出于公心
评课:《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黄羊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纵观王老师的整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好好学习。
一、导入别出心裁,直奔文本中心。
开始导入时,谢雯燕老师通过回顾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导入,打破常规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的方法,而是采用“(1)第一次: (谁)向 (谁)举荐 (谁)担任中军尉。(2)第二次,__(谁)向 (谁)举荐 (谁)担任中军尉。”这样的句式来简述四个历史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便于学生组织语言,理清思路。由此再来整体感知祁黄羊的人物品质,引出文本中心,直奔主题。
二、细品层层深入,揣摩人物品性。
本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祁黄羊先后举荐两个人担任自己的职位,一个是仇人解狐,一个是亲人祁午。在熟知这个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他举荐这两个特殊人物所阐述的理由,这是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表面含义及深刻内涵的关键所在。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谢雯燕老师都作了深入探究。细节方面可以说是处理的很不错的。
三、抓住留白想像,加深文本感悟。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谢雯燕老师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谢雯燕老师还注意有效延伸,诱发学生抓住文章留白处加以想像:“解狐听到祁黄羊举荐自己时,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孩子们打开了话匣,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课堂教学的内涵一下深刻了不少,祁黄羊这个人物形象越发高大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推荐杀父仇人解狐当中军尉时,纷纷登门,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而祁黄羊又会怎样回答呢?”所有这样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像,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认识。巧妙的补白,为揭示人物的精神服务,从而让学生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走进当时的时代创设桥梁,同时也为后面文本的解读铺平了道路。
四、板书简洁明了,设计颇具匠心。
谢雯燕老师的板书是一架天平,两端分别是文章的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中间是文章的主旨“出以公心”,这是对祁黄羊为人的最好的诠释,板书一目了然,紧扣文章中心,一架平稳的天平,可见祁黄羊的公心,又让我们见到谢雯燕老师的独具匠心。 (评课:耿明霞)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