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谈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红梅

 

 
 
 
 
谈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这势必要求我们变革教学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许多人学者和有识之士对此做了多方探索,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新形式,我认为这些新形式中的体验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很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通过参考文献和深入实践等途径对此做了一些探究。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1.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
我认为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时联系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储备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想情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的一种教学范式。[1]这其中学生需经历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创造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得以提高与发展。
2.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主体性
首先,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价值观、知识储备都是他(她)自己参与生活、学习等所获得的。存在于自己的头脑意识中,也专属于他(她)自己。其次,它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验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来决定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并用自己喜欢的、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收获自己的体验,丰富自己的阅历。
(2)个体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经历、知识储备、情感价值观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在亲历中体验。这个过程是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其中,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所以他们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发源于他自己内心深处,也从属于他自己。
(3)情感性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树立,他们能够自主参与其中,获得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其中有喜有悲、有欣赏、有愤慨等等情感体验,它们能够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使他们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人性、人情的感悟,这些对他们终身发展都十分有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2]在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采用朗读等方式呈现各种不同的情感,通过他们饱含感情的朗读,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思考,他们沉醉于其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做一些示范。
   (4)开放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向我们呈现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其实施过程中,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相同的,它允许学生有不同于他人的体验、感悟,学生也能够获得展现自己独特体验的空间。教师也十分注意去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许多时候会创造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这种多元思维。[3]
    (5)创造性
以上四个特点孕育了这一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生活经历等等各不相同,而教师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时又允许他们有多元的理解、感悟,这也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迸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学生在获得体验时常常会发挥自己的有意义的想象,以教材为基础,但又跳出教材,达到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4]从而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所以在他们所获得的独特体验中,我们往往会见识到具有创新精神的体验,令我们耳目一新。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
     1.学生主体性得到极大发挥,更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体验式阅读教学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的要求,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引导者。其次,这一教学范式的运用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的把自己的经历等和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比如:听背景音乐、讲背景故事、创设具体情境表演等等来丰富学生的各种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探索各种学习问题的兴趣也随之得到了激发,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放飞,这种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目标也更易实现。
2.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体验、感悟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主动去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受限制的给予,在这样长期的自主获得中,他们学会了用什么方法去进行体验才是适合自己的,明了了怎样的体验是有意义的。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一种自我体验的潜在能力,所以说在阅读中体验的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我创新中收获自己的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的放飞自我,寻求自己与文章的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共鸣之处,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重塑和对故事场景的再现。而这往往能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创造思维在向四面八方扩散,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特性等得以逐渐养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的阅历决定了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充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习得感悟的桥梁。要发挥好这座桥梁的作用,就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需不断学习、探究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且时时更新完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成因
(一)实施中常见的问题
1.学生对文本没有大致感知教师即要求其体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经历、知识储备限制了他们进行体验的能力,而在实践中,往往有一些教师急于求成,不充分考虑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固有特点和心理需要,这样极易产生负面效果,导致学生的体验将不够深入、完整。
2.教师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
我们看到一些老师习惯于主动告诉学生文本阐述的思想内涵,即给出了解读文本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导致一部分学生以此为准则,不再去自主思考,寻求自己的体验。而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即使有了自己悟出的体验,也不敢表现出来。
3差生的体验往往得不到尊重与展示
经常可以看到,尤其是在公开课上,班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频频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交流他们的体验收获。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是一节课一节课的坐冷板凳,参与度很低,甚至有些教师存有“公开课上让差生来回答问题简直是浪费时间”的思想,这些都导致那些所谓的差生们学习积极性大大减退,在课堂上常常处于旁观者的角色。
 4.情境的设计偏离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不能顺利获得体验
许多文本其内容决定了教师须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学生在其创设的情境中,去亲身经历、去亲身体验,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取得最大的收获。但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没有考虑情境的价值,对于如何在情境中让教学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这一点没有考虑周全,所以他们创设的情境往往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只是形同一个游戏过程。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师对体验式阅读教学内涵及实施步骤不明确
一些一线教师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并没有深刻的了解,把其真正内化,他们不能深刻的明白他们的教学实践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他们还难以摈弃陈旧的观念,所以其教学实践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去发挥其主体性。故教师在其中并没有很好的摆准自己引导者的地位,考虑不够周全,也没有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准确的支持、鼓励、引导。
2.许多教师难以改变自己原有的权威观念
一些教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自己对文本有了较充分,较准确的解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始终让自己处在权威者的地位,这表明他们对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参透,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自己工作的重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也没认识到应该引导学生去扮演怎样的角色,所以更别说把这些科学的理念付诸实践了。
3.教师对好学生存在偏爱情感
    许多教师都会特别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通常更具有向师性,有些学生甚至能够把握教师的喜好和风格,能够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在各方面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十分偏爱他们,教师对其的肯定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他们的表现是越来越出色。而对那些成绩差些的学生,教师没有喜爱之情也难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常常会选择冷落这些孩子。
4.教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不准
一些教师在创设带领学生体验的情境时,并没贴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只是他们比较随性的发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5]所以他们创设的情境往往偏离目标,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验、感受文本内涵。情境的创设一旦没有抓住关键之处,那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不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而且也不能在学生进行体验的道路上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
三.应对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策略
1.教师应考虑全面,给学生以准确、科学的体验导向
在教学实践的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自身的情况,寻找到自己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点。适时给予学生准确的信息支持,如: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讲述与文本蕴涵的内涵具有相似性的故事,给予学生进行体验的某些启示。此外示范性的展示自己对某部分文本的解读和体验,确立感情基调,也是可用的导向方法。创设情境,更能让学生在其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的多元体验
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之前,必须对其做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与消化。要明确到学生才是主体,自己是引导者,不是传统模式中的主宰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意识必须时刻清醒的刻在脑海中。
3.教师应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积极引导差生参与体验
如果教师长期让所谓的差生坐冷板凳,那么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语文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他们的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成绩自然不会理想,那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将越来越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在上完每一堂课后要做及时的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把注意力放到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要明白其实那些所谓的差生才更能够反映出教学问题,才能够给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以启发。
4.教师应从关键点着手,创设有效、可行的体验情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其中,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体验时,必须先抓住文本的关键点,既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阐述的是什么思想内涵,这节课要达成什么目标,以此为依据来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和对人性的感悟。
要达成这一要求我认为,可以通过讲述相关故事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也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模拟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真切的进入故事的场景、进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插入相关音乐,营造体验气氛。但需注意的是这些情境的创设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必须适合学生进行体验。学生通过一听一读,一演一思,就会自主的走进文本,去体验文本内容,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般。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课文的深层主旨也会有更好的理解,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四.结论与反思
    体验式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其优势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尊重,他们能够有兴趣的去发现、去感悟文章中与他们心灵相契合之处,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独特的体验。他们的体验都将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由此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会不断加强,自我效能感也会大大增加。实施这一教学范式的课堂也很具有感染力,可以说学生能在体验中感觉到快乐,在快乐中真切的习得让他们终生受益的知识与人生内涵。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因为这一教学范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将和孩子们一起进步、成长、发展。但是,这也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逐步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实施过程中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处理不当会教学各环节产生不利影响,更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探索、实践,希望我的浅薄思考能给大家一些启示。我想身在一线的教师更要多做探究并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他们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才是具体的实施者。相信通过越来越多人对他的探索,它会散发更大的魅力,促使多方面共同发展。



[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p25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p6
[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p22
[4]陈泽吟.体验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文学教学研究,2006.p43
[5]向延永 .体验式教学之我见 [J].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9期下.p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