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虞丽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设计理念: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动”起来,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将数学教学设计成让“学生尽可能地要动,尽可能性地要多动”。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米尺、5角硬币、身份证或银行卡、软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猜一猜。
1米60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 厘米)
【设计说明:通过“猜老师身高”的,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初步感知1分米
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3、判一判: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4、认一认。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还有其它的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5、画一画
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你还能找出其他的1分米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小结:不管从哪里开始画,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6、比一比:、
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找一找。
说一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评价。
8、想想做做3
学生用软尺测量,记录,汇报。
9、认识1米=10分米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中明确: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2)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除了它们以外,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
学生可能知道的有:千米、毫米、微米……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再研究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2)设疑: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的想法有:①1毫米有多长?②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先探讨“1毫米”有多长,并请会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在尺上互相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设计说明: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
再此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感知毫米。
(1)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5角硬币和10张纸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
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3)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小组交流。
三、课堂练习
1. 想想做做1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自己完成,校对。
2. 想想做做2
量出下面每条边的长,校对。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 想想做做4
先估计,再测量
比比谁估计的更加准确?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你知道吗》
3.谈话:小朋友,其实比毫米更小,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还有呢。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查资料了解。
【总评:本课从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到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板书设计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