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一场音乐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15-12-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晓冉
《千课万人》---一场音乐文化之旅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教育发展正进入新常态,课改的着力点即为学生塑造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构筑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途径,改变小学教学讲读分析式的旧态势,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当前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千课万人”组委会于2015年11月28-30日隆重举办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音乐教师“新常态课堂教学”高端研修活动,我有幸和我校几位音乐老师参与了这次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从培养核心素养、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自主发展、建构学导主线、渗透微课程、拥有未来意识等六大走向进行研究、展示,以七场深度学术报告展开对音乐新常态课堂教学的分享,重建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观、审美观,在音乐教育中以新常态的理念去创造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来自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铭传国小的黄世杰老师幽默风趣,以台湾课堂的独特性推动大陆中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引领贴近实际,教学不离以生为本理念,台湾与大陆的音乐教育虽有所不同,但都万变不离中华音乐文化之宗;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谢晓梅老师以《一把雨伞圆溜溜》、《加减乘除》、《I let her go-go》为例,通过课例整合分析,提出“模仿—移植—借鉴—升华”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历程,而高效教学经验的生长唯有坚持,新常态态势下歌曲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生活,课堂的首席是学生,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把舞台和精彩留给孩子;来自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黄美华老师讲述了一段她与孩子的音乐文化之旅,解密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密码”,音乐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在学习传承的过程里要有“厚厚的文化味”。“以文化为源”,就是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纳入一个文化背景中,在文化中学习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文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从歌唱教学整合中的困难与困惑出发,结合近年来不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歌曲教学课型,阐述了“要怎么做”:以演唱为重点,培养有理解、有表现力地准确歌唱能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以发展学生对歌曲中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出发的歌曲教学,以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或综合性表演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从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即声、音、律、均、宫、调、拍、板、眼、谱等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有“声可无定高”、“拍可无定值”、“谱为框格”的三个特点,并对中国乐理的研究历程、研究意义以及期望做了阐述。与西方音乐表述体系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表述系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音乐教研员姚丽雅老师本着她对音乐课堂的激情、对新体系传播的执着,孜孜不倦地给我们表述新体系的理念、操作的步骤、实践的方法,还结合新体系提出了她的思想:教材内容与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相协调,要让学生在常态音乐课中获得音乐联觉的协调发展,要让音乐经验形成系统。一言一行无不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诗一般美丽的吴瑶香老师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和人文性,优雅、娓娓动听的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进行讲析,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文明古国音,宫商角徵乐流淌”,吴老师以悠悠古琴声致敬国乐,也传递着中国音乐继承的重要性。
在十一月的尾声,“千课万人”全国小学音乐教师“新常态课堂教学”高端研修活动圆满落幕,课虽停,思想不止,我校四位老师带着满心的期待而来,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必将努力将此次所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研修活动从培养核心素养、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自主发展、建构学导主线、渗透微课程、拥有未来意识等六大走向进行研究、展示,以七场深度学术报告展开对音乐新常态课堂教学的分享,重建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观、审美观,在音乐教育中以新常态的理念去创造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来自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铭传国小的黄世杰老师幽默风趣,以台湾课堂的独特性推动大陆中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引领贴近实际,教学不离以生为本理念,台湾与大陆的音乐教育虽有所不同,但都万变不离中华音乐文化之宗;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谢晓梅老师以《一把雨伞圆溜溜》、《加减乘除》、《I let her go-go》为例,通过课例整合分析,提出“模仿—移植—借鉴—升华”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历程,而高效教学经验的生长唯有坚持,新常态态势下歌曲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生活,课堂的首席是学生,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把舞台和精彩留给孩子;来自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黄美华老师讲述了一段她与孩子的音乐文化之旅,解密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密码”,音乐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在学习传承的过程里要有“厚厚的文化味”。“以文化为源”,就是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纳入一个文化背景中,在文化中学习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文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从歌唱教学整合中的困难与困惑出发,结合近年来不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歌曲教学课型,阐述了“要怎么做”:以演唱为重点,培养有理解、有表现力地准确歌唱能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以发展学生对歌曲中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出发的歌曲教学,以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或综合性表演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从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即声、音、律、均、宫、调、拍、板、眼、谱等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有“声可无定高”、“拍可无定值”、“谱为框格”的三个特点,并对中国乐理的研究历程、研究意义以及期望做了阐述。与西方音乐表述体系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表述系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音乐教研员姚丽雅老师本着她对音乐课堂的激情、对新体系传播的执着,孜孜不倦地给我们表述新体系的理念、操作的步骤、实践的方法,还结合新体系提出了她的思想:教材内容与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相协调,要让学生在常态音乐课中获得音乐联觉的协调发展,要让音乐经验形成系统。一言一行无不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诗一般美丽的吴瑶香老师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和人文性,优雅、娓娓动听的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进行讲析,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文明古国音,宫商角徵乐流淌”,吴老师以悠悠古琴声致敬国乐,也传递着中国音乐继承的重要性。
在十一月的尾声,“千课万人”全国小学音乐教师“新常态课堂教学”高端研修活动圆满落幕,课虽停,思想不止,我校四位老师带着满心的期待而来,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必将努力将此次所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