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和小鱼》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5-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亚娟
11、《北风和小鱼》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会绿线格中的6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书写2个生字。
教学过程:
2、认会绿线格中的6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书写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下面我要看看,谁认字的本领特别强,认识的字最多,我写个字给大家认一认。板书:风。你知道有什么风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刮的什么风?板书:“北风”。
2、老师再写个词给大家认认。板书:“小鱼”。请你连起来读。
师:要把这两样事物连起来,中间要加个“和”。“和”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写,跟着老师一起写,认真地把它记在心里。(木字旁戴上短撇帽,小口稍扁坐右边。)
3、把两件事物连在一起时,我们可以请“和”来帮忙。(老师和同学,我和你,小狗和小猫……)
4、北风和小鱼在一起,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生齐读课题)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8页,请大家看着拼音好好地把课文读2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好小节,读完一遍请你朝老师点点头,读完两遍就坐端正。
2、开火车读课文后面的生字,相机正音。
3、读顺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
(1)北风呼呼地吹,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一段。
(2)要想读好这一段话,先得读好这几个词。(红色标出文中的词语)
A读准词语:biàn yán sè luò duǒ jìn wō
变 了颜 色 落 了 叶 躲 进 了 窝
B 出示梧桐树:这就是梧桐树,你们瞧梧桐树的叶子像什么?(手掌)你还认识哪些树呢?(枫树、松树、柳树、桂花树)你有好办法记住“树”么?词语理解了读好了,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谁愿意来试一试?
C、小结:孩子们,北风呼呼地吹,它吹向了青草,青草变了颜色。它吹向了梧桐树,梧桐树落了叶,它吹向了鸟儿,鸟儿躲进了窝。瞧,北风多厉害呀!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把第一段读一读。
4、读通第2、3自然段,学习生字。
(1)看到大家都怕北风,北风非常——得意。(出示:得意)得意的时候脸上很……神气,嗓门很大,心里很高兴。指名读词,读出北风得意的样子来。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3)可是偏偏有个小家伙不怕北风,它是谁,又说了什么?指名读3自然段。
(3)小鱼浮出水面对北风说话。谁来把小鱼的位置摆一摆,怎样算浮出水面?(学生摆小鱼的位置。)露出脑袋。读词卡。
出:一竖串起两座山。找反义词“入”或“进”。看笔顺图,自学笔顺。师板书,生书空。(上下一般大,一竖不断要串联)
面:指物体的表面,水的表面,叫水面,河的表面叫……(河面、桌面、脸面)面还表示食物呢?你吃过……(面包、方便面、拉面、面粉、面条)面还表示量词呢,可以说一面(墙、红旗、镜子、黑板、奖状)笔顺图记忆法(图),虽然面的笔画较多,但我们只要按照从上到下、先里面后封口的书写规则,就能牢牢记住它。(一横接着写短撇,口字宽宽在下面。两竖两横先回家,口字再把门儿关。)
(4)齐读第2、3自然段。小朋友要是能把北风得意的样子,和小鱼浮出水面不怕北风的样子读出来就更棒了。
5、读通第4、5自然段,学习生字。
(1)见到小鱼不害怕,北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4、5自然段。
(2)出示词卡:
měng chuī kǒu qì é máo xuě hé jié bīng
猛 吹一 口 气 鹅毛 大 雪 河水 结 冰
A、指名读一读。相机正音
B、“口、气、毛”你记住了哪个字?
口:就是嘴巴。在这个词中表示量词。还可以说一口(井)(缸)(水)(钟)(牙)(饭)()菜
气:天气一冷,我们嘴巴里就会呼出白气。古人用这个图形来表示气,造出了象形文字,到今天就演变成这个样子。看来我们的汉字真奇妙啊!
毛:与手比较。(小手朝前勾一勾,毛尾向后甩一甩。)
C、 齐读词卡。
(3)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3)齐读4、5自然段。
6、复习巩固。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词语,请大家来读一读。齐读、开火车读。
(黑板上的词语:梧桐树、呼呼地吹、非常得意、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河水结冰、浮出水面、捉迷藏)
7、齐读课文。让我们把词语送到文中,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8、小结:北风呼呼地吹,大家都很怕他,北风非常得意。当小鱼不怕他时,北风猛吹一口气,下起了鹅毛大雪,河水结冰了。小鱼却在水底捉迷藏。
三、指导书写,及时点评。
1、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漂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才好看?“树” : 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紧凑。
师范写(木字旁窄窄站左边,中间又字捺变长点,寸字稳稳站右边。)
学生描红、临写。注意提醒姿势。
展示学生的字, 评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