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传统文化之韵,品有度课堂之味——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耿明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2自然段。
3、初步感受作者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喜爱和人与鸟儿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诗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诗句:(PPT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指名读。
2、齐读。
3、问:这组诗写了什么?(预设:A、春天;B、鸟儿)
4、师: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人与鸟儿的故事,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珍珠鸟》。
5、认识珍珠鸟。师:瞧,它来了。(PPT出示珍珠鸟图片)仔细观察一下,这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预设:学生各种回答,脚、嘴、羽毛)
评价: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的时候也要按照顺序,并且突出重点,才能介绍得条理清晰。师:多漂亮的小鸟啊!(PPT出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
3、过渡:这就是冯骥才爷爷笔下的珍珠鸟。冯骥才,何许人也?谁来说一说?学生介绍冯骥才,师相机补充介绍: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小说《雕花烟斗》、《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4、过渡:他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读,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这里有一组词语考考大家。
▲出示第一组词语:
笼子 一卷干草 垂蔓 幽深
(1)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师:“卷”是个生字,也是个多音字。(PPT出示)
预设:A、刚才XX没有把它读准。B、刚才XX把这个生字读准了。真不错!你们知道这个字的不收是什么吗?真是个特殊的不部首,我们来写一些这个字。师范写,生描红。
●这组词语中还有两个多音字。(PPT出示“笼”,读准音,组词。)
●“蔓”有三种读音(PPT出示),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读这个字三种读音的意思,想想在文中究竟该读哪种音,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可以指名一个学生找找图上的垂蔓是哪些。评价:指对了,真棒!)
师:看来遇到多音字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读音呢。
齐读“垂蔓”。
(2)这行词语是写什么的?把它们送进课文中读一读,你就能找到答案。
●读课文第1、2小节。A、生自读(看书读)。B、指名(看屏幕读)。2人读,相机评价。
●这两节主要写了什么?(预设:a、写了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B、我给珍珠鸟做了个巢。C、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这两节主要写了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巢。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学生概括,相机出示:舒适 温暖 安全)
师: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让我们把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朗读来告诉这对鸟儿吧。
齐读第1、2小节。
2.师:这对鸟儿在“我”的照顾下生活得怎么样?
●指名读课文第3小节,正音:“雏”读翘舌音。“袋、伙”要读轻声。正音。
理解“雏儿”:刚出生的小鸟。
●出示生字: 猜 拨
“猜”和“拨”是生字。
“猜”:识记字形、组词。
师:谁来说说,怎么记住“猜”字?能给它组两个词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拨”这个生字,说说你的识记方法。(指名说)
师小结:是啊,因为“拨”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收拨开绿蔓后,发现了一个小家伙,所以提手旁的右边是个发现的“发”字。能给这个“拨”字组几个词吗?(指名组词)
在生字表里描一描这个字。(生字描红。)
过渡:“我”拨开绿蔓后,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家伙?(PPT出示)
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出示红色词语:小脑袋 小家伙 蓬松的球儿
师:这几个词语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雏儿呢?(可爱)
师:瞧,它多像它的母亲啊!
生:引读——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3.师:多可爱的小家伙啊!它和“我”相处得怎么样呢?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课件: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师: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
生:“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
师:(PPT出示)这些词语将珍珠鸟的变化说的很清楚,让我们来把这组长句好好读一读。
4、师: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充满生机和温馨了。谁来读读第5、6小节。
生:指名读。
师: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PPT出示第6节)“案”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它在字典当中的意思有①案件②书桌③书本记录。那“伏案”的“案”是什么意思呢?
生:书桌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案”是“书桌”的?(指名回答)看来,课文的插图能给我们提供信息,所以,不容忽视。
师:那让我们给这幅温馨的图片配配音,轻轻捧起书,一起来读第6节。(生齐读)
小结:这可爱的小家伙与我的关系真是亲密极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小珍珠鸟出生后,与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直到亲密无间?(3——6节)
▲分组读3——5节,师读第6节。
5、师:此时此刻,读了这温暖人心的文字,看着这充满温馨的画面,你最想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想法呢?
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信赖”是什么意思?(预设:信任)
师:你用的是——(找近义词的方法)这个词语,我们前一课刚学过,你能学以致用,好样的!不过,这理解还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用拆字法。“信”是指信任,“赖”是依赖,“信赖”就是信任而依赖。“赖”也是本课的生字,谁来帮助大家记住它?
把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师: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7节,感受一下这种信赖。
(生齐读第7小节。)
6、师:同学们,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它的巢,外形、活动和作者发出的呼唤。
(1)边小结边板书:巢
外形 活动
呼唤
(2)你能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吗?
(3)归纳主要内容。
能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把段意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好方法。)
生: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小结:同学们,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文章的段意连起来说成一段话。这是一个值得掌握的方法。
7、冯骥才爷爷用清新温暖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现在,我们轻轻捧起书,走进课文,沉浸到文字里,感受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
▲师配乐诵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生字描红。
板书:
20、 珍珠鸟
巢
外形 活动
呼唤
【评课】
作为第一课时教学,教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时教学的特点,共分为三个板块:情景导入、字词教学、理清文脉。这三个板块清晰明了,但不是绝对独立,而是有机整合、相辅相成。
1、情景导入。有写鸟的诗句导入,既体现了这堂课与”传统文化“课题的契合,又使学生进行了有度的诗词积累。同时,在古诗的韵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认识珍珠鸟的环节中,尤其重视学生观察顺序和介绍顺序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技巧,为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2、字词教学。
(1)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中年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自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用已有的经验有效学习生字新词,并能将各种学习方法有度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它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老师给予他们适当的点拨、提示,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2)在字词教学的同时,初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为下面的分段埋下伏笔。
(3)学习字词的、理解字词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解读文本而服务的,因此,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用各种方法读,指名读、分组度、男、女生读,分句读、分节读、范读,只有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继而猜能把课文读懂了。尤其是最后老师的配乐范读,这个环节,体现了“示范——尝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启迪,更好地引导学生尝试发现美、感受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理清文脉。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文章的脉络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辅以板书的小结,学生对课文脉络的把握可谓是轻而易举,理清了文脉,再根据填空来归纳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水到渠成。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