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燕萍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距离意义。
2.学写“一、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习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意,练习朗读。
预设过程
一、了解学学情,趣味导入
1.看图举手指回答。
三只小猪、一只小狗、七个小矮人、很多苹果……
手指不够用了怎么办呢?
2.故事讲述古代计数法:在还没有发明数字的古时候,人们就曾经用手指来计数。数字小,手指还够用;数字大了,手指就不够用了。于是人类用摆石子、打绳结等方法来计数。咱们中国人特别聪明,还发明了特殊的小棒,用各种不同的摆法来代表不同的数字。
3.出示十个数字汉字。
直到一百多年前,咱们中国人才使用现在大家都认识的——1、2、3、4、5、6、7、8、9、10,这些叫阿拉伯数字,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我们中国,每个数字都有相应的汉字。出示一到十的汉字。
这些字你已经认识哪些?
4.利用插图,对汉字与手指对应的游戏,了解真实学情。
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咱们来做个游戏吧!(放大镜显示篮球上的号码,学生用手指回答)
二、初读古诗,趣味识字
1.自由读。
看来这十个数字,大家差不多都认识了,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学习一首数字诗。请你轻轻读一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好伙伴。
2.同桌互读。学着做到三个会:
会表扬:如果你觉得他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就用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
会帮助:如果他有字读错了,就帮助帮助他
会道谢:被表扬了,被帮助了都要记得说“谢谢”哦!
2.齐读展示,指名展示,同桌展示。
3.除了数字,古诗中还藏着两个我们还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去,指名读。去是个很意思的字,古时候曾是这样的写的,下面部分表示山洞或者一扇门,上面部分就像一个人,去就是人离开山洞、走出门的意思呢!看看图,古诗中的小朋友走出门啊,好像是去郊游玩耍呢!他们一走啊,就走了二三——里。
课件出示:里,一里大约是绕咱们学校的操场两圈不到,二三里也就五六圈的样子。
4.学到这里,生字宝宝都集中在黑板上了。咱们用它们来玩个游戏,大家都玩过的拼图游戏。这是一幅古诗拼图,缺少的几块就在这黑板上,得请大家找回来。
三、图乐辅助,趣味解读
1.风景图选择理解:烟村四五家
出示两幅风景图,分别是“炊烟袅袅”、“浓烟滚滚”,学生选择一幅跟自己想象最接近的画面。说出理由。(“烟村四五家”的“烟”可能从哪里来?是怎样的烟?)
读诗的时候演讲要看到整句话、整首诗。
2.图示辅助理解:八九十枝花。体会数字的虚指意思。
读着“八九十枝花”,你的头脑里一定出现了美丽的鲜花。老师也和小朋友一样。看,这就是我头脑里出现的第一幅图。我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朵花。
我的头脑中还出现了第二幅图呢!看,好多好多的花!你的想象中,“八九十枝花”和哪幅图的情景比较接近?为什么?
小朋友们,这“八九十枝花”可不是指的刚好有十枝花。你看,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这样……说的是他们看到了很多的花。
3.现在我明白了,“八九十枝花”可不是指刚好十枝花。那么“一去二三里”也不是指刚好走了二里、三里路,而是指他们走了——(几里路)。“烟村四五家”是说这个村子里有——(几户人家)。“亭台六七座”就是指那边还有——(几座亭台)。
4.原来,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郊游,一路上看到了的那么美丽的景色呢!诗的意思理解了,咱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老师这里有三段不一样的音乐,你能帮我选一选,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音乐读一读,你觉得哪一段比较适合。放松姿势,一起欣赏
播送三段音乐:1、古典;2、活泼欢快;3、舒缓优美)
你会选哪一段呢?为什么?
5. 交流,配乐朗读。
四、观察笔画,趣味书写
1.评价观察,指导书写“一”。
小朋友们,写字首先要练眼力,我们要会看这个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出示几个不同的“一”,引导学生观察、评价。
教师范写,学生临摹。
2.观察笔画,指导书写“二、三”。
观察:①长短横的不同,②横与横之间摆放的结构特点。
范写、临摹。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