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画多边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多边形”工具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2.过程与方法
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欣
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想象,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自学记录表。
自学记录表
课题:____ 第____小组
发言员____ 操作员____ 记录员____
捌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学会): |
为以上发现是我们通过: 口 自学 口小组合作 口 获得的。 |
番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 还存在疑问,想做进一步的了解。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
(1)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述 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的 气息 (2)展示一组春天花儿竞相开 放的图片 (3)提问:哪些同学的家里养 过花?在家里养花需要准备哪 些物品 想一想花盆是什么形状的(多 边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
学生描述身边哪些 地方体现出春天的 气息 学生欣赏花的图片, 描述花盆的形状 |
春天花儿竟相开放是学生 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 有着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 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 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 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激发 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 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
投人情境 尝试操作 |
主题一:画花盆 展示一组花盆的图片,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花盆的外形,怎样画 花盆最简便?(用“多边形”工 具)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
学生看书自学,书上 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 示,学生根据图示学习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 方法 学生上教师机操作 演示,共同点评 |
画多边形首先要单击工具 箱中“多边形”工具,在匦图 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选 取起始点;然后在多边形新 线段开始的每个位置单击, “画图”程序会自动与前一点 相连接;最后双击多边形的 最后的一个顶点,“画图”程 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 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 点,学生不容易在操作中发 现这个规律,教师应注意多 指导 |
投入情境 尝试操作 |
主题二:画鲜花 (1)教师引导:花盆准备好了, 在花盆里栽一束美丽的鲜花就 更漂亮了 (2)组织全班讨论,如何画 鲜花 (3)教师注意适当引导,除了 以前学过的“椭圆”工具外,我们 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多边形” 工具来画鲜花,特别注意多边形 与其他图形的组合,以及结合其 他工具来绘画 (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作品 |
(1)全班讨论,如何 画鲜花 (2)让个别学生讲解 自己的绘画意图,其他 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 (3)学生自主操作, 探究学习 (4)交流展示:让学 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 并介绍给大家,说出自 己的设计意图和实现 方法,其他的同学可以 补充和完善 |
因为教师没有统一指导, 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创 意,教师这时要注意鼓励学 生进行相互交流,不仅是小 组内交流,小组之间也要进 行交流。学生看到同伴的作 品很漂亮,他们都想学一学, 创意好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地 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生成 的宝贵资源 |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拓展练习 自主创新 |
主题三:装修自己的房间 (出示同学们以前画的小房子图画)为迎 接好朋友的到来,需要将小房子装修一下。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 房子可以自己来装修 |
(1)学生操作 (2)学生演示 并讲解方法,共 同评价补充 |
本环节设计分层次的 练习,不同水平和能力 的学生,在装修美化自 己的房子时,会有不同 的效果,如颜色的搭配 等,学生还可以添画一 些他认为应该有的东 西。这样的拓展练习, 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求 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 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不同 程度的发展 |
交流心得 鼓励探究 |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生活中许多图形千奇百怪、形状各异。刚 才的操作中我们也看到了不仅可以将多个 多边形加以组合产生新的图形,还可以将 “多边形”工具和“曲线…‘椭圆”等工具组合, 画出更多的图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将书本实 践园中的图形画一画,也可以自己设计这样 的组合图形,将它们在电脑中呈现出来,记 得跟老师分享哦 |
学生交流学 习心得 |
通过总结,加深学生 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并 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提出 新的希望,让学生明白 知识的无穷性,激发他 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 意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