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画圆形和方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用“矩形”和“圆形”工具绘制一些基本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
在绘制基本组合图形的过程中掌握“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的操作方法,培养
学生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绘制基本组合图形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行为与创新
能够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组合绘制出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绘制组合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
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习素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提出任务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实现对“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工具的使用,保
存作品,退出“画图”程序。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基本工具来绘制心中的美好画卷。(展示
“快乐家园”)这幅图画很美,如果用我们前一节课介绍的基本工具来完成会十分费力,有
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地完成这幅图画?
为了快速画出这幅图画,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工具——圆形和方形。(板书课
题)
(教学设想:教师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来营造绘图的氛围,通过对已学知识和操作进行
复习、巩固、强化,同时对学生的操作给予一定的表扬,为后面学生参与到新知学习提前做
些兴趣培养。在前期的表扬激励下,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发挥学习内容的兴奋点,达到学
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
2.小组协作,实践探究
(1)作品分解,寻找工具
利用前一节课介绍的“铅笔”工具虽然也可以完成这件作品的绘制,但在绘制过程中
大部分时间会浪费在图形的连接的地方。(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寻找更好的绘制方法)
对需要完成的作品进行分解,观察图画中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寻找到矩形、正方
形、圆角矩形、圆等)
(2)尝试操作,认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
请学生打开“画图”程序,在工具栏中寻找有没有矩形工具?请你们根据前一节课介
绍的工具栏中的工具操作方法尝试“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探究任务:
①在组合图形中如何选择矩形的起始位置。
②根据数学知识,矩形有一种特殊情况——正方形。我们该如何快速绘制正方形?
③在前面出示的图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矩形,你们还记得吗?(圆角矩形)你们会
绘制这个图形吗?
④使用“圆角矩形”工具时,使用正方形的绘制方法将会怎样?
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你们完成任务了吗?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为提供动力。
(3)探究发现,认识“椭圆”工具
那么,在“画图”程序中有画圆的工具吗?请同学们在工具栏中寻找。
数学知识:圆是椭圆的一种特殊情况。
探究任务:
①如何绘制出一个椭圆?
②根据正方形的绘制方法,尝试绘制出一个圆。
(教学设想:上一节课已介绍了基本的绘图工具,通过操作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在小组
协作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3.再接再厉,合作实践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在“画图”程序中使用“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和正方形,使
用“圆角矩形”工具绘制圆角矩形和圆角方形,使用“椭圆”工具绘制椭圆和圆。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作品并模仿完成作品中的组合图形。
当我们需要再画一张时,需要重新拿出画布,在“画图”程序中,我们是如何实现画布
的更换的?
根据上一节课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橡皮”工具将刚才练习过程中所绘制的图形擦
除后就是一张新的画布,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快速完成画布的更换?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介绍完成画布的更换。
(教学设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模仿或创作的行
为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4.小结、激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掌握了“画图”程序中的基本工具——“矩形”“圆角矩
形”“椭圆”工具的使用,并运用这些工具完成组合图形的绘制。看到同学们绘制的图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