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德育成为师生生命的自觉
发布时间:2016-0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旻

 

   让德育成为师生生命的自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德育工作教师心目中忙绿的理由,工作太多,生活太累成为教师牢骚的话语,在一部分教师的意识中德育成了古板、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代名词。一提德育,就好像是沉重的负担,或对德育工作置之不理、应付了事,或严肃起来开始说教,或者板起面孔高高在上的训人,空洞的语言严重脱离现实,我们的老师往往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不听话,一方面又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主动工作的热情,对待班级中的偶发事件,或粗暴对待,或问题上交,推给学校,没有工作动力的德育工作犹如无根之水,缺乏持久的生命力,要使德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就要让德育成为师生生命的自觉。
让德育生动起来,脱离简单枯燥的说教,就要让德育走进师生的生活,成为师生生命的一部分,尊重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学生是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但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学生还是被当作灌输的对象,完全没有主动性,德育教师往往并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总是以传统的说教、系统的思想教育为主。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心学生的成绩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有时会抱怨德育工作范围太大,无处下手,琐事太多,管不过来,然而抱怨的背后往往忽视了在我们眼皮底下的德育切入点,对待班级文化建设,我们每年都在建,每学期都要有所更新,华丽的布置下掩盖不住我们对细节的忽视,没有灰尘的玻璃窗、窗台、班班通、图书柜、摆放整齐的课桌椅、图书、卫生工具、干干净净的地板、洁白的墙壁和清洁的瓷砖,这一切,会使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场所。教室虽是弹丸之地,但它在德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特色的教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浓烈学习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室环境的育人作用。
我们习惯于将学生“封闭”起来,不厌其烦的告诫学生:社会中有许多可怕的人和事,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很多,有许多负面影响。我们告诉学生不要去网吧、游戏厅,不要相信陌生人,提高警惕诸如此类的话语,学校借此杜绝学生学习过程中和社会的过多接触,消除社会上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的影响,还有社会闲散人员的滋扰。封闭式的管理让我们取得了看似不错的效果,于是乎封闭式管理成了学校推崇的经验,然而当学生走向社会,无情现实的冲击往往让学生觉得学校德育完全是空中楼阁,许多美好的理论被现实击得粉碎,在现实面前,我们的德育效果不堪一击,
德育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内容上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对象来说,既要注重整体性,又要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验中让学生主动的做出选择。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中的主人,成为德育活动的中心,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不仅从书本上学习,更是从实践中体验,让德育成为生活,成为行动,在多样性的世界中,从古板变得灵活,从苍白变得丰满。让德育生动起来,这样的德育就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