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生命教育,点亮孩子幸福童年
发布时间:2016-0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君

生命教育,点亮孩子幸福童年——

《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摘 要】自2003年开始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探索,我们始终以“让生命更灿烂”为办学理念,以“点亮孩子幸福童年”为追求,以系统思考递进研究为思路,聚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五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学习,让生命更有价值;活动,让生命更加多彩;才艺,让生命更为灿烂;健身,让生命更添活力;探究,让生命更具智慧。通过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断推进生命教育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命教育  五大板块  课程体系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自2003年开始的生命教育实践探索,始终以“让生命更灿烂”为办学理念,以“点亮孩子幸福童年”为追求,以系统思考递进研究为思路,不断推进生命教育在我校的深入研究。《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现有生命教育课程存在问题解决的迫切需要

在探索与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开始聚焦于生命教育的课程,进行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也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生命教育课程有形无实,有生命教育课程但并没有真正落实;生命教育独立于学校其他课程之外,没有将生命教育统整到学校课程之内;有一些零散的生命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缺乏逻辑且适切性不强;有生命教育课程,但没有完整的系统化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亟需聚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的研究契机

从2001年到2011年,国家义务教育基础课程走过了十年的改革与探索时期,2011年,新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标志着义务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正视原课程标准实施的问题,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完整的发展、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这恰好与生命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并且,随着对生命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构建完整、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保障。因此,我们将研究聚焦在课程上,确立了《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深化推进生命教育研究的主课题。

 

(三)生命教育实践研究深入推进的思考

我校从2003年起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起步阶段(2003年—2005年):以《市郊小学生生命态度的实践研究》为主课题,主要从生命态度教育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搞一些专题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乐趣和真谛,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和对生命认识的一种科学态度,从而确立对人生的正确看法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发展阶段(2006年—2008年):以市级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主课题,主要从校园环境建设、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建设、课外活动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此研究获上海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区第九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推进阶段(2008年—2010年):以市级课题《学校整体推进生命教育实践研究》为主课题,并探索形成了“一机两翼”的模式,即以学校为“主机”,以社区和家庭为“两翼”。此研究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区第十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课题的研究概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命教育的课程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真实地发展。使生命教育形成学科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课程形式多样、成层次化分布的完整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谢艺泉认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独立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融合课程。这三种课程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是指赋予学校课程以生命的色彩和内涵,使课程体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按照生命的发展规律组织、设计、优化、实施学校的课程,并且开发出适合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目的是提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身心基础,在挖掘生命潜能、激扬生命中,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二)研究价值

目前,我国对生命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课程编制程序、设计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上,对生命教育课程设计背后的理论基础和课程实践探讨的则少而零散。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和规划,生命教育课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方法和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索。

1.理论价值

本课题重点探讨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寻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本质,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在课程改革方面,进一步拓展课程改革的形式,补充和丰富课程改革的内容。

2.实践价值

以促进学生“生命灿烂”为目的,试图通过研究和探索,开发完整而系统化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为生命教育地深入有效推进提供一些思想启迪和可操作的策略指导,以促进生命教育课程在我校甚至区域性的纵深推进,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为:坚持生命化研究范式,以人的完整生命活动作为考察课程的起点,通过对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实施的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学校师生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总结出生命教育引领下的课程设置要求和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价等的基本策略和模式,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课程的本质,以培育生命精神、体验生命意志、回归生活世界等为逻辑起点,通过研究实现“让生命灿烂”的课程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在目标的统领下,我们确立的研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基本前提: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

2.构建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3.重要内容:架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4.基本保证:贯彻课程体系的落实。

第二部分,完善课程的保障机制。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1.发挥生命关怀服务中心作用;

2.架构教师成长师训模式;

3.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4.实施一体化校本研修;

5.协调整合有效互动;

6.建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估机制。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打造五大板块课程特色,架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2.编写配套校本教材,落实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3.撰写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专著,助力研究成果提炼推广;

4.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点亮孩子幸福童年;

5.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部分,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四)方法选择与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等。

课题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①主要编制总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专家指导团队;②召开课题设计论证会,完成课题立项。

2.第二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

①召开课题启动大会;②完成学校课题申报和审核;③成立子课题组,下达子课题任务书;④完成各子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进程表。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

①各子课题完成课题实施前期调研,收集基础数据;②各子课题根据子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③完成子课题培训、展示交流活动与论坛;④完成子课题中期验收,形成阶段性成果;⑤根据子课题具体研究情况,也可酌情考虑新的课题介入。

4.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

①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和预期各项任务;②完成总课题结题报告和配套成果;③召开课题总结会。

(五)课题拟创新点和关键问题

1.拟创新点

①视角新:运用生命化研究范式审视课程的现有形态,突出课程对人的生命意义,揭示课程体系的生命化育人功能。

②理念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化课程激扬生命精神、铸造社会生命的教育教化功能,最终实现人的生命的和谐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重视课程的动态生成性,强调身心体验的课程实施。

③途径新:本研究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学科的有机整合研究,深入挖掘每个学科的生命教育意义,通过课程的生命关注,发挥课程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塑造激发作用。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拟解决学校课程漠视学生生命色彩,过于“工具性”和“功利性”的问题,以及解决整体推进下的深入开展问题,以生命观的视角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影响因素、实施条件、运行机制、实施策略、评价体系以及保障机制,使课程与生命真正的融合,让课程真正为促进学生的生命灿烂而服务。

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生命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经历与经验息息相关,二者都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实施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但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发展,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是教育变革的主要过程载体,是学校特色的生命,如何将“生命教育”挖掘、传承、再造、创新,如何让学校的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睡眠中的教育理念快速苏醒并发挥强大的教育力量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基本前提: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

以“让生命更灿烂”为办学理念,我校确定的课程理念是:课程,让生命更灿烂。我们认为:

课程即历程,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积累经验的过程;

课程即生活,是一种试图重建学校教育生活形态的方式,是给课程以更深广的内涵;

课程即色彩,生命是多元的,有个性差异的;

课程即活力,生命本质上是灵动的、充满质感的。

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源,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也都应是充满灵性的对话和人格的碰撞,让智慧点燃智慧,让人格照亮人格,让师生共同提高、进步。

我校办学立足于:走向“生本”,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本;走向“师本”,以教师生命质量为本;走向“校本”,从学校实际的问题与经验出发,在生命教育的探索中积累经验,逐步优化和充实学校“生命教育”的办学思路与特色。围绕办学目标,我们确立了课程培养目标:重体验、会学习、善创新、有个性、爱生命。

(二)构建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不是一个人短时间一次完成的,而是全体师生共同研磨,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动态的过程。构建的过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调查访谈、实践积累、选择提炼、凝练经验、实践运用和评价完善。具体构建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来反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