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无痕
发布时间:2016-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旻
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教师用心经营。德育教育不仅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还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社区中,它的出现可能是突发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德育载体大都是无生命的,需要教师用心地去培植,使之变的鲜活而富有生机。德育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见效的,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注。
(一)、孕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纵观所有学科,语文学科应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每篇文章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润物细无声的把文本当成德育的载体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对于以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能轻视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挖掘,这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理论支撑。
《称赞》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松鼠和小獾相互称赞而给对方带来的鼓舞和力量,学完此篇课文,在拓展训练环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你都因为什么事情得到过谁的称赞?他是怎么称赞的?学生顿时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小组内畅所欲言。课后,我又让生把课上说得写下来,并把写的好的文章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让生活中的事件回归课堂。学生通过感悟文本,联系生活,对于称赞带来的效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如果教师在此收住,无痕的德育也只会给学生留下表面的印迹,甚至不会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所谓教育的有痕关键是指教师把课上学得德育思想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为此,我没有在此停步,而是留意观察学生的课下表现,捕捉与称赞相适宜的事件进行放大,发动学生要毫不吝啬的去称赞别人,通过同学们的一次次称赞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信心,使班集体变成和谐而温馨的学习乐园。
(二)、“祝福墙”成为鲜活的德育载体。
德育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了交往,德育就成了无水之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为德育工作提供理论的支撑,那么课外活动就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课外活动中将会出现一个个鲜活的德育素材。
前不久,我在班级内举行了一次跳绳比赛活动,为了迎接这次比赛,同学们下课练得非常认真,到比赛时,同学们的拼劲都很足,竞争非常激烈,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让我最没有想到的是一位男同学的裤子掉了下来竟然还坚持往下跳,而且又跳了很多,最后取得了小组第三名,赛后我问他:“你为什么没有停下来提裤子”,他说:“机会只有一次,我要珍惜这次机会”,借此,我抽出了一节课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比赛之时出了差错怎么办?” 在同学们激烈的交流中达成共识“爱拼才会赢”“永不放弃”“珍惜机会”,为了扩大此事在同学们中的影响,我发动全体学生给这位顽强拼搏的同学做贺卡,并在上面写上最想对他说的话,既锻炼了文笔,又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无限放大榜样的力量,在全班学生给他送贺卡时,我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其他同学也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为了扩大榜样的感召力 ,让更多同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我当时就提议今后将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谁令大家感动,大家就会把祝福送给他,并且把这些祝福贴在教室门口的墙壁上,于是“祝福墙”就此诞生了。
在一次考试中,尹董涵同学的写话内容打动了我和孩子们,她这样写道: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看到爸爸抽烟,我很担心。听说口香糖能帮助戒烟,于是我从大楼买了一包口香糖包装好送给爸爸。从那以后,爸爸就开始戒烟了。”看过后,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孩子对父亲的这种细腻的关爱深深的感动了,于是我给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你知道爸爸为什么开始戒烟吗?并在全班读了这篇文章,让学生谈了谈自己曾经关爱亲人或同学的例子,当天下午我就倡议同学们给尹董涵做贺卡,并写上最想对她说得话,第二天,选择了一些制作精美,写话完整同学的贺卡贴到了祝福墙上,第二期祝福墙的内容就此诞生了。为了使关爱行动深入进行,我规定本周是关爱周,每天下午放学前我都会让同学们记下一个这样的作业:今天你关爱他人了吗?回家给父母说一说,如果没有,就关爱一下自己的父母吧。第二天在小组内说一说。
两次尝试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了“上墙”的渴望,都在为此而努力,同学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祝福墙”让冰冷的墙壁会说话,成为鲜活地德育载体,是“生态德育”的生动体现。
(三)、解决同学中的纠纷要注重心理疏导。
同学之间的纠纷很少是由于道德问题造成的,一般都是由于心理和心情引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解决此问题,往往是劈头盖脸的都训斥一顿,有时教师由于忙和缺乏耐心,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够明了,就枉断此事,使德育不能健康地发展。最近发生在我们班两位女同学身上的一件纠纷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道理。
蒋硕和马慧静原本是一对很要好的好朋友,有一次课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我们班的班长跑来告诉我:蒋硕的手指流血了,说是马慧静给挖的,我半信半疑地随他出去,看到蒋硕的手指果然像被挖伤的,我问起原因时,旁边的同学都说是马慧静挖的,蒋硕也说是,我听了后非常生气,先让班长带着蒋硕去了学校医务室,然后,我把马慧静叫进了办公室问其原因,她坚持说没有挖,由于表象所致,我以为马慧静在撒谎就教育了她一番。由于工作较繁忙我把此事淡忘了,当我看到这两个小姑娘不再搭理对方时,又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我又把她们两个叫到一起开始了“旧案重断”的工作,原来是两个人在玩脚勾脚,手拉手游戏时不小心摔倒后无意挖伤的,马慧静确实没有意识到挖所以不承认,但当蒋硕看到流血的手指时第一反应就认为是马慧静挖的是合情合理的,导致最终的僵局究竟是什么呢?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是彼此过激的言行和不宽容的心灵所致,我先给马慧静说:“尽管你不是故意的,但就在只有你们两人玩游戏的过程中她受伤了,很明显是你是有过错的,看你的指甲也有点长,如果我是你,我会赶紧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于是我把头转向了蒋硕,她接着说:“没关系。”我笑嘻嘻地看着她们俩说:“这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吗?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宽容和理解。蒋硕你尽管是受伤者,但你要想想她是否故意挖的你。”听完我的话,两人的眼神变得友善了,最后我让她们彼此拥抱对方,一场误会终于得以解决。后来的一节班会课,我就围绕此事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教给学生若发生类似事件的处理放法,与此同时,我还批评了在事情发生后在旁边指手画脚的同学,批评他们没有看清事情的真相就乱下结论,火上交油。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但给我留下的思考却有很多:轻率处理学生纠纷会在学生心中埋下积怨的种子,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老师失去威信,还会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反之,妥善处理,用心处理,孩子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会不断提高,班集体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我们蹲下身子,近距离的去洞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时,你会发现他们纯真的背后有很多事事非非,很多问题不是道德所致。“德育无痕,教育有痕”,作为教师要细心,耐心,用心的观察和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德育之树才会茁壮成长。
(四)、教室里的展牌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有学校文化,班级应有班级文化,教室后边的展牌就应成为我们班级文化的主阵地。小小展牌是我们班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名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小小展牌的多功能性。
我认为班级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和教学文化,我力争在小小展牌上突显这两种文化。展牌共分四大板快,其中位居最左侧的是一棵树,根据班级工作和教学的需要,可以随时更改树名,如“称赞树”,“关爱树”等,把班级文化和德育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这些内容都是要求学生亲笔写出当天发生的事情,按要求写在老师发的画有苹果轮廓的纸上,每天都要更换,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又增进了同学间彼此的友谊,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谐的班集体也悄然而至。为了减轻老师筛选和粘贴的任务,我每天让四人一组的小组长选出本组最佳的悬挂在树上的某一个地方,下午放学后也有小组长负责摘下,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
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板快是一个量化表,上半部分是学习小组的竞赛情况,组名以该组学习最优异的学生名字命名,评选标准参考单元测试和平时的学习表现,组名定期进行变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的内容是日常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下半部分是值日小组的竞赛情况,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第三个板块是“展览国”。展览内容为书写规范的字词和文美意美的片段。为了给班级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及时的互动,我悬挂了两条绳子,以便随时把好的作品悬挂在展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自己教学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
第四个板快是“家长园地”。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小学生的自觉性差,必然要求家校的双重监督才能使其健康活泼的成长。“家长园地”就是为孩子们搭建学校和家的桥梁,内容为家长对孩子的定期评价,家长的心声等,这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孩子的在家表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德育和教学的工作。
除了这四个板块外,还有两个角落也不容忽视,展牌的左下角是班级财务,是为了配合班级内开展的“环保行动”而制定的,有本周收入和总计两项内容。收入用来买奖品,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捡拾废品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责任和重要性。展牌的右下角是一个资料袋,里面放一些学生收集到的学习资料,达到班级共享。
展牌是无生命的,但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地去开垦,真正让它和教学,班级管理进行有机的互动,它会变得更有生命力,它会真正变成辅助教学和德育工作的神奇魔方,它会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芳草地”。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