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德育无痕
发布时间:2016-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的。在观看王威老师的专题讲座——“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后,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触,进一步理解了“师爱”的内涵。在她当班主任的案例中,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正凭着这种爱的力量,她的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并逐渐理解老师对他们的深沉关爱。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一曲曲感人的歌,一首首美丽的诗,浸透着他们辛劳的汗水,凝聚着他们对学生全部的爱。虽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在每个人的故事中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主线——师爱。
因为关爱最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心灵和才智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这种爱有时是像朋友间,有时像父与子或母与子之间深沉的,它蕴涵在关注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而纯洁的,他们可能是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擦肩而过的行人,在再次相遇的时候因为一声“老师”也会让我们感动莫名。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随着人们对“师德”的日益重视,各种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不管外部手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关键还是要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 只有自己内心深处承载了师德的内涵,成为自己整个教育行为过程用师德要求自己而发出的行为主体。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未来教育的发展中,要挑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严谨篤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要通过学习、培训、研修、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三是要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操作和运用,教育信息网络在2020年基本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开发网络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想这些是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师,不求能做“教育专家”,但求能做“教育的行家里手”。
未来教育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