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创新生命教育之爱国教育
发布时间:2016-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郑丹平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
  记四年级语文备课组九月教研活动
 

 

         9月27日上午,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郑丹平、宋勤民两位老师分别执教《虎门销烟》第二课时,两位老师的课博采众长,充分体现了各自的特色。金玉主任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但是,虎门销烟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第二课时中,两位老师各自挖掘课本的空白处,适时补充了历史资料来实现课时目标。宋老师的课侧重于通过完整再现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一生来感悟他身上崇高的品格。郑老师的课则侧重于通过感受销烟场面的隆重来感受硝烟是一位大举动!
两位老师的课流畅自然,通过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对林则徐这位壮士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对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通过恰到好处的课文补白,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随后的教学研讨中,听课老师围绕这节课说优点、讲不足,学长处、提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金主任认为两位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并上出了不同的风格,教学思路清晰,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宋老师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学生对课文、对人物的感悟更为精准到位。郑老师的课能够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金主任也对全体老师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教研活动还紧紧围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 这一课题,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两位老师的切入点不同,但是都起到了异曲同工的功效。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感悟,深切体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任!让学生在感悟壮观、隆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养成积极的人格。
       本次教研活动开展井然有序,每位老师积极参与,共同寻求开启智慧之门。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郑丹平  摄影:贺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