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9-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旻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读题探究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大自然是什么样的?板书:大自然。
2.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等)
3.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
4.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板书:绿色的课本。
5.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起读课题。
6.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二、读诗入境,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相信这组词语你们也一定记住了,谁来读?检查预习情况。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敞chǎnɡ开   芬fēn芳fāng   
3.这两个词语都出现在文章的第一小节,现在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谁能读好?指读 齐读
4.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5.快速浏览全诗,你将发现有一小节的内容和这一小节一样?(第6小节)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和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那么,你认为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这样的写法又有什么好处呢?
6、祖国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那这“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获和欢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交流: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
出示词语: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   绚丽的色彩
           丰收的果园   少年的胸襟   浩瀚的大海
           片片云锦jǐn  沃野的耕耘yún愉快的黄昏hūn
指名读词语。齐读。
齐读最后一行,观察一下,这些拼音都有什么特点?你能读好这些前鼻音吗?指名读。云锦是什么你看过吗?(多媒体显示)看了这些云锦,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课文中的云锦又指什么?
7、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些景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自然段,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文章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8、指导朗读: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该怎么读好它呢?
三、再读课文,了解结构
同学们,按照刚才讨论的文章的结构特点,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段(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段(第二到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段(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赏读课文总结激疑。
1、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2、总结,设疑: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那么可课题中的“打开”又是什么意思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3、最后请同学们齐读全文跟着鸣禽和野花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芬芳(      )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练习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指的什么?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课本里有些什么?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们看,绿色的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出示第一自然段。(大屏幕)
(1)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
(2)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
(4)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指着板书齐读)
(5)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五小节
A、学习第二节: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范读(出示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
板书: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评价语)
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板书:用心观察
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B学习第三——五节:
1、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还有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第3——5节
交流,板书: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天空大地 云锦微风 早晨黄昏 
2、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声情并茂的画面吗?
我们先请个朗读高手来给大家带个头,读3——5小节!齐读。
3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天空、大海……)
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5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板书:
第三自然段的联欢、相聚,告诉我们要走进大自然,亲身参与(板书:亲身参与)
第四自然段的青山、绿水说的话语,是亲耳聆听(板书:亲耳聆听)的;
第五自然段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板书:用心感受)。
C、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出示课件)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 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四、学习第六节
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五、作业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板书: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百科全书
                    用心观察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身参与    鸣禽 野花生机蓬勃 
          亲耳聆听青山 绿树                                          充满活力
          用心感受    天空 大地 云锦 微风 早晨、黄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