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15-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维
3、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随着吴伯萧先生的笔触一起访问了三味书屋,了解了三味书屋名字的来由,了解了里面的陈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访问后园。
二、学习重点描写梅花的第5小节。
1、细细品读第5小节,说一说你欣赏到怎样的梅花?
2、交流你的欣赏感言,并读一读。
师点评:你欣赏到梅花的美丽(颜色美、形态美)
你欣赏到梅花的朴素
你欣赏到梅花的早(相机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你欣赏到梅花的刚强(品格美)
3、设计语境中读书:
是啊,后园的腊梅开得是那样的旺,那样的美(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后园的梅花是那样的早,那样的刚强,那样的冰清玉洁(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前面还写到了一处梅花(出示另一段话)“还没进门……”
这段话突出了梅花的什么?
5、教师小结:梅花有可贵的颜色美、质地美、开得早的品质,齐读2、5小节。讨论: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写梅花,你认为有必要吗?
6、学生畅谈初步感受,教师不作评判。
三、学习课文6、7、8小节。
1、我们姑且先不早作判断,让我们走进“早”字这个故事。默读6、7两节,请你简洁地说一说“早”字是怎么来的。
2、指名学生概括。
3、再读课文,用笔圈划出令你感受深的语句,说说从这段文字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好多同学都把目光聚焦到(出示句子)“从那以后,鲁迅再也
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分析“那”指什么?鲁迅为什么迟到?)
5、师讲述: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6、鲁迅一生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三段文字,相信同学们看完后对早一定有新的理解。(出示补充资料进一步拓展。)
(1)早啊!1898年10月15日,鲁迅因不满水师的“乌烟瘴气”,“只得走开”,“去考矿路学堂去了”。鲁迅考进了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鲁迅在这里进人了一个学习的新天地,学习新知识,接受进化论的新思想,在那里鲁迅第一次接触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眼界大开。
(2)早啊!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3)早啊!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宣告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纪的开始。《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7、学生交流。(齐读句子)做事做在人之前!做事做到第一个
8、引读“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板书: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9、不仅如此,鲁迅一生都如饥似渴地工作,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例外。老师这里也有一段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
鲁迅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
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
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
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
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因此,毛泽东尊称他为中国第一等圣人。
10、交流对早的进一步理解。
引读“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1、读到这,你认可前面同学的发言吗?作者为什么写梅花?
结合板书:借物喻人
12、作者为什么不把梅花集中到一块儿写?要分散开写?
结合板书:以梅花为线索
13、学习第8小节。
(1)齐读,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的?
(2)文章为什么以“早”字为题?(内容围绕“早”写,中心说明时时早、事事早)
(3)交流珍惜时间的古诗、名言,勉励自己,激励同伴。
四、作业
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2、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座右铭
板书:
三味书屋
3、早 蜡梅 开得早
鲁迅 时时早 事事早 奋斗了一生
(借物喻人的写法)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