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
发布时间:2015-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丹
霍懋征,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被教育界赋予“南斯北霍”之称。她一生实践着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魏书生,著名教育改革家,崇高无私的爱心,是他身上熠熠闪光的灯搭,他海洋般的胸怀,能容纳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被人赞誉为具有“神”的思想品格!
是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被爱,在被爱中成长。那么,今天,我大胆地问一句,我们每一个教师,挥洒着的爱,是否也该包括爱上学生的错误?
一、“点击”爱的深度——“错”爱萌生
让我们首先来点击一份名人档案:
1、 艾里森从小就有“坏男孩”之称,曾被耶鲁大学开除。
2、 伍迪。艾伦在纽约大学与纽约市立学院的电影制作科目不及格,英文也不及格。
3、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曾被要求退学。
4、 法布尔,小时侯只知找虫、捉虫,忘了回家,忘了放鸭,被父母斥责为“小傻瓜”。
若干年后:
1、 艾里森曾名列世界第四大富豪。
2、 伍迪。艾伦: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家、制作人以及导演。
3、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建者。
4、 法布尔:著名昆虫学家。
让我们再来点击一个爱的故事:
结婚时,妻子告诉丈夫有十个错误可以原谅。此后,丈夫酗酒、赌博,打她,可她总在丈夫清醒后询问:“我犯的是可以原谅的错误吗?”的时候,含泪说:“是的。”在又一次错误后,丈夫追问到底可以犯的是哪十个错误,妻子却说,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只为给自己一个原谅他的借口,丈夫终于明白,这十个错误就是爱和宽容,被深深感动,婚姻走向了美满!
让我们来反思:
1、 错非错,“错“是为了不错。试问,为什么曾经被老师家长憎恨的“错误”“短处”却往往能成为他后来的强项?为什么在老师鄙夷的眼神,斥责的唾沫星里却能诞生出牛顿、爱因斯坦?恐怕你不得不说,“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曾经令人揪心、头痛的错误,在恰当的引导下,也许就成了孩子长大后的成功记录。从这点来说,你眼中的错误其实只是人的特点。人的特点包括优点、缺点,也包括平淡。我们了解孩子要静态动态兼顾,况且,找到了“错”,才能有的防矢地教育,引导其走向闪亮的一面。所以,“错误”也堪爱。
2、 “错”爱的背后是大爱。要爱上“错误”,难,也不难,就看你爱的深度。爱之深,如故事中的妻子,终能用宽容换回圆满。我们的一位教师形容爱的教育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爱无痕!人作为生命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特点,足够我们珍爱,爱上学生的错误,这是一种大爱,让我们给孩子撑起的天空更完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没有理由不“错”爱!
二、“保存”爱的机制——“错”爱扎根
实践一 “可以原谅的错误”小家务:教室后面的小家务栏里,放了一本精美的本子,封面上写着“可以原谅的错误”,里面分为三栏:“我的错误”记录学生不当的行为;“我在行动”由学生自己记录一些自我纠正、调整的行为;“错的感言”记录师生言语精妙的真实感悟。当学生不做作业时,且收回怒火,想想也许他只是不喜欢机械的抄写,把它记载进去,写一句充满期待的感言,等待他的回应;当学生调皮捣蛋时,且收回怒火,想想也许只是他纯真可爱的另一种表现,把它记载进去,写上一句循循善诱的感言,等待他的调整……可以原谅的错误,可以避免的体罚!
实践二 “当我们面对错误”晨会课主题交流:每周抽出一节晨会课,师生共同交流本周出现了哪些可以原谅的错误,交流“错”的感言,寻找错误可以转化为特长的契机,探讨正确面对错误的态度……让学生也在“错”爱的思想中浸润,营造出正确看待同伴错误的班级氛围!
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用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任何一项工作都只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要让这份胸襟博大的“错”爱持之以恒,我们就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渠道思考,设计一些呈现形式,一些活动,并将之固定成为一种机制,来保持我们的激情,得到一种鞭策,时刻提醒我们保持这份宽容的“错”爱!
三、“插入”爱的智慧——“错”爱回归
案例:进入五年级,班级的包干区很多,那长长的连廊总是消耗着负责拖地的六个男生的耐心,常常是呼啦一声从东一直拖到了西,拖痕中间总是花着脸,遭了学校行政检查的多次批评,我恨得牙痒痒的,叫他们两个并排拖过去(我总觉得这种方法是最高效的),就是不听。一天早晨,我来到了现场,准备“抓脏”好好训他们一顿,可就在我张口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汗珠,更想到了对孩子们的承诺——错可以原谅,错也堪爱!就灵机一动,让他们分成三组做了一个实验:同样的面积,一组并排拖,一组站两头向中间拖,一组是两人一记从头拖到尾再掉头(即他们常用的)。结果是让人震惊的,第三组最快也很干净,因为他们的方法没有重复拖的面积且在回头时注意了拖痕的吻合,消除了花脸。我在想验证孩子的错误时恰恰验证的是我的错误。我向学生坦承了一切,并鼓励他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探索出最佳方法。从那以后,六个男孩的劳动任务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他们被指责的“错误”转化成了值得表扬的优点!
这件事昭示着: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心,而是爱的合理方式。好好地爱学生的错误,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对象的“全神贯注”,对对象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这就是爱的“智慧”。小学时的达尔文拾到了一枚硬币,一本正经地告诉姐姐这是古罗马制造的,面对孩子的谎言,他父亲没有责骂,而是从孩子的错误中捕捉到了超常的好奇心,用“啊!你的想象真丰富!”的赞美爱护了他的错误,最终造就出了有名的生物学家!是的,“错”爱更需要精神的解放,技巧的探索,智慧的运转,惟有这样,才能让“错”被“优”所替代,同化,惟有这样,“错”爱的天空才能真正回归澄静、光明!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游戏——白纸黑点。在白纸的中心涂上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点,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如果黑点就是学生的错误,那么那一张大白纸就是学生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学会把“白纸“放大,也不能对那小黑点视而不见,用自己的匠心将那黑点作一些简单的“装饰”,在“白纸”上呈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便是“错”爱的本质。
你曾经为欲罢难能的“体罚‘苦恼吗?你曾经为学生的“不成钢”而黯然神伤吗?那么,试着学会“错”爱吧,我们的教育生活一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别样的精彩!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