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蓝天杯论文:聚焦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探寻素质教育新型途径
发布时间:2015-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勇璐琰

 

 

聚焦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探寻素质教育新型途径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勇璐琰     213162
摘要: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中心小学,是本市流动儿童集聚最多的小学之一。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地区的差别,一些流动儿童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只有掌握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中心小学,是本市流动儿童集聚最多的小学之一。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地区的差别,一些流动儿童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孤单、焦虑、自卑等。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小学教育的每个环节中,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经是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就是既要关注小学生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他们最终能否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理念走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领域,而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更新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注重孩子的道德规范教育,努力使他们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但存在于小学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错误行为,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学会正确对待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简单地仅从思想教育入手,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深入小学生内心世界,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然后再对症下药给予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完善小学生独立人格。如针对小学生经常出现的写不完作业找各借口的现象,不要过早地给小学生下一个欺骗或者是撒谎的定论,而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来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然后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与照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温暖,引导他们的心理走上健康的轨道,使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渗透
1、心理教育环境的创设
如何能够顺利地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环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心理教育环境创设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1)一是物质环境的创设,如空气、绿地、操场、教室等,都可以让小学生的天性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解放,让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使他们能够快乐成长。物质环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注重小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操场、绿地等环境的多彩变化,让小学生的多种经验得到有效激发,从而诱发他们产生更多活动行为;注重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整洁优美, 也可以陶治学生情操,唤醒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对集体的热爱,对培养小学生生活情趣和探索精神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二是精神环境的创设。所谓精神环境,是指小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校园氛围、校风校貌,等等。注重心理教育精神环境的建设可以从校园文化入手,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充实他们的心理世界,培养心理素质,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班队会、艺术节等集体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活跃身心的良好效果;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搭建起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开办心理健康小橱窗、知心大姐姐的信箱等活动,让小学生学会如何敞开心扉主动接受来自于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帮助,教师同时可以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第一手资料,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及时地获得心理帮助;针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明显和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的方式,让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走向健康。
2、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无处不在的渗透,要想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中的教育因素来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结合小学生实际,选择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如低年级要将教育重点放在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而中年级则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卑心克服等,高年级可以对小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等健康心理进行重点培养,等等。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小学生的心理能够平和稳定地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二是要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渗透教师要充分挖掘各个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善于对教材中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并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对学生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优化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驿站。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至关重要。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让流动儿童的爸爸妈妈都懂得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为孩子着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家庭里有真正懂孩子的爱;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显然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当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肯定,才能更好地去净化和塑造小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当教师付出了真爱与真心,才能在小学生心里撒下温暖的阳光,帮助他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会敏.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C,2013( 10) :99.
2】刘小琴.开启心灵智慧,塑造健全人格——浅谈小学生心理健教育【J】祖国: 教育版,2013(3):57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