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青松》教学设计、课件
发布时间:2015-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春燕
18、青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赞美)
2、你们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咏华山》、《咏鹅》)指名背一背。
3、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我们把咏的范围缩小到冬天,你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大雪、青松、蜡梅、翠竹等)
4、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齐读)
师介绍:《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齐读。
二、初读古诗,求流利
1、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诗人是要赞美青松)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要赞美青松?赞美青松的什么呢?青松具有哪些品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别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把古诗读流利、读懂了才行。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出示生字词语
压 挺且直 待到 雪化时
(1)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
(2)教学生字:
(“压”和哪个字很像?结构和偏旁是什么?“挺”要提醒大家什么?“且”和“直”相比要注意什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这个“待”字?待就是等的意思,也可以组词等待。给“化”找找好朋友。)
(3)生字会读了,相信古诗也难不倒大家了。指名读古诗,齐读。
4、小朋友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不光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这首诗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看?
5、(生读,师划停顿符号)指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古诗是会读了,那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细细地来品味品味。
(一)大雪压青松
1、我们先来看第一行,“大雪压青松”
2、指读,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雪呢?出示图片。
3、雪后的世界一片白茫茫,从图中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真是(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冰天雪地)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这就叫做“大雪压青松”。
4、大雪就这样压着青松,小朋友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指读,追问,你把“压”字读得很有力,为什么?请你读出雪的大、雪的厚。换成“大雪盖青松”行不行?(看不出雪很重、很沉)齐读。
(二)青松挺且直
1、面对大雪的重压,青松又有何反应呢?(青松挺且直)
2、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指名上台表演)
3、通过这么一演,我们大家可都明白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挺起胸并且直起腰。
4、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会挺直身子呢?(升国旗、写字)
引导:小朋友说的“挺直”表达了人的一种精神面貌,当我们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挺起自己的胸膛,比如?(考了第一名、受表扬时)小朋友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自豪。
5、那么青松是在什么情况下挺且直的呢?
6、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如《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小朋友,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什么?(勇气、坚强)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7、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板书:不畏严寒)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8、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棵勇敢面对风雪的青松,挺起胸,直起腰,读好这一句。
9、男女生比赛读第一句诗,齐读。
(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过渡: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阳光照耀下的青松,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图片(更绿、更高、更干净、更挺拔)
1、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阳光照耀下的青松,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图片(更绿、更高、更干净、更挺拔)
引导:冰雪融化后松树的叶子显得怎么样?它的身子怎么样?有没有被大雪压倒?
2、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陈毅爷爷不禁发出赞叹:(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谁也想来赞一赞青松?
3、“高洁”是陈毅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呢?
预设:
我要赞美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寒冷就是高洁)
3、“高洁”是陈毅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呢?
预设:
我要赞美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寒冷就是高洁)
我要赞美青松在风雪中依然挺的直直的。(是的,依然挺拔就是高洁)
引导:在寒冷的冬天,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其他的树木是怎么样的?青松的叶子呢?那你想赞美青松的什么?
我要赞美松树在寒冷的冬天里,树叶没有变黄,碧绿碧绿的。(在风雪中,青松的叶子更加苍翠、碧绿就是它的高洁之处)
4、现在你明白高洁的意思了吗?是的,高洁就是青松所具有的这些高尚纯洁的品质。(板书:高尚纯洁)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诗了吗?指读,齐读。
5、学到这,你知道陈毅爷爷为什么要赞美青松了吗?(不畏严寒高尚纯洁)
我要赞美松树在寒冷的冬天里,树叶没有变黄,碧绿碧绿的。(在风雪中,青松的叶子更加苍翠、碧绿就是它的高洁之处)
4、现在你明白高洁的意思了吗?是的,高洁就是青松所具有的这些高尚纯洁的品质。(板书:高尚纯洁)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诗了吗?指读,齐读。
5、学到这,你知道陈毅爷爷为什么要赞美青松了吗?(不畏严寒高尚纯洁)
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下,不畏严寒,仍然苍翠挺拔,谁来夸一夸青松,读好这首诗?让我们用赞美、敬佩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了解背景,悟情理,知写法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介绍背景: 1960 年的时候,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介绍背景: 1960 年的时候,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想诗中的青松指的就是谁呢?(中国人民)
3、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赞美青松,其实是借青松来赞美中国人民的坚强,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4、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
3、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赞美青松,其实是借青松来赞美中国人民的坚强,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4、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
5、你能试着把《青松》背出来了吗?指名背,齐背。
6、为了鼓舞人民,陈毅爷爷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和《秋菊》这两首诗呢!出示《红梅》和《秋菊》配乐朗读,希望小朋友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学一学并背一背这两首诗。
7、学完了这篇课文,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压挺
1、压:压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1、压:压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范写,描红。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范写,描红。
2、挺: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可千万别写成“延”。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范写,描红。
板书:
《冬夜杂咏》
青松 借物喻人
不畏严寒
高尚纯洁
评价:
在教法上张老师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定为本课的教学思路,引导孩子层层深人文本,读通、读顺、读懂课文,指导方法细腻。在学法上,根据本学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资料,始终将孩子置身在一种意境,一个问题“青松挺出的是什么?”,一个填空“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让孩子多角度、多样化的理解重点词“压”“挺”“高洁”等中点字词来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如前两句教学中,张老师通过看图感受、展开想象、角色转化、动作体验等方法来感受“压和挺”两个字;后两句教学中“高洁”一词抽象难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那些在冬季枯萎凋零的花草树木与青松加以对比,从而自悟感知高洁之意,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松之坚韧挺拔、体会松之高尚纯洁。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