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维
17、《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能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图画导入,理解诗题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师出示登颧雀楼图)谁能说一说这幅画画了什么?
2、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他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办法。)
3、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
(1)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2)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屏幕出示“隹”,表示短尾巴的鸟(板书示范,学生描红)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楼”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古代的楼都是由木头建成的,所以是木字旁)
(3)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
教师介绍: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鸟雀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
(4)王之涣和同学们想的一样,他登楼远眺,看到的景致更是美不胜收。面对这样的美景,他挥笔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板书“登”,理解诗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师范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怎么样?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诗中画斜线部分表示停顿,还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出示 尽:jìn 前鼻音 更:gèng 后鼻音
交流:
(1)你练得怎么样?请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提一提建议,相信有了他的帮助,你会进步更快的。
(2)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
评价: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停顿。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你读很有节奏感。你读得真有韵味。
(3)诗会读了,这些生字你记住了吗?(相机学习生字欲、目、更)
(欲,你能给它组组词吗?目,就是指眼睛。更,我会写,注意笔画)
(4)小朋友们真聪明,记住了生字,相信大家一定能将这首诗读得更好了。(齐读)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你们看,站在鹳雀楼远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白日依山尽”(出示句子)。
(1)“白日”指的是什么?
(2)“依”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能怎么记住它?能给它组个词吗?
(3)看着图,你知道“依”是什么意思吗?对呀,“依”就是挨着,靠着,这里指谁挨着谁?
“尽”呢?就是指太阳落山了,看不见了。
(4)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5)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啊,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评价(一轮夕阳已挂在山头,越来越沉,慢慢地,快要看不见了,随着最后一缕霞光,夕阳消失在了天际)齐读。
2、太阳落山了,只留那一片灿烂的晚霞在天边轻轻的飘荡。
(1) 而山下呢?你又看到了什么?这就是“黄河入海流”(出示句子)。
(2)“入”是什么意思呢?在《练习六》中,我们学到一句诗叫“百川东到海”,“入”和其中的哪一个字意思相同?“入”其实就是流进,流到的意思。
这句诗中是指谁“流进”哪里?提醒“入”字的写法。(和“人”“八”加以区分。板书示范,学生描红)
(3)脚下滔滔的黄河水咆哮着,奔腾着,滚滚东去,流入大海。
那我们能用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气势吗?
指名读(评价:我仿佛听到了黄河滚滚的流水声。我仿佛看到了它那滔天的巨浪。我看到了黄河以势不可当的气势流入了大海)齐读。
3. 诗人登上鹳雀楼,只见远处夕阳正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东去,流入大海。这景象多么壮丽啊!
诗人王之涣不禁大声吟诵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我们也不禁大声吟诵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同学们,面对这样壮丽的黄河夕照图,你会想什么?
6.诗人王之涣又是怎么想的呢?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千里目”指想怎样?这里的“千里”真的指一千里吗?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在这里“欲”的意思是指?(想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点红“更”。 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而是要不断往上的意思)
(2)“穷”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这个字?同学们给“穷”组的词都是指生活不富裕。在我们的诗中“穷”是指什么意思呢?(尽头)
(3)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会怎么样?)
这是因为——学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4)诗人王之涣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诗告诉我们,(齐读)“站得高,看得远”。
(5)后来,这两句诗又有了新的意义,人们用“更上一层楼”勉励别人向前更进一步。你想把这两句诗赠给谁?你又想对他说什么呢?
7.小结:王之涣的这首千古名诗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让这首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女生读,男生读。齐诵《登鹳雀楼》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楼”“依”“欲”
(1)好朋友只有经常见面,才会记得牢,谁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3)观察左右结构的字,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
(4)有哪些关键笔画要提醒大家?
2、学生临写
3、评价
4、作业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