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科学发展乒乓特色 精心培育学校文化
发布时间:2015-09-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杰

 

高塍小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校,有着光荣的传统,特别是乒乓之花1973年以来常开不谢,1981年起被命名为江苏省乒乓传统项目学校,在宜兴市举办的乒乓比赛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乒乓国际裁判凌超超、全国大学生乒乓单打冠军崔洁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学校多次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省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省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省发展小学生乒乓球运动先进学校。乒乓运动四十多年的长盛不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乒乓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乒乓球在我校已经不仅是一种运动,更多的它代表了一种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自2005年创建为市首批A级特色学校以来,我校紧紧依托“向高处行”校训,凝炼“崇真尚实 追求卓越”校园精神,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提高办学质量,始终以创建市AA级特色学校为奋斗目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我校坚持科学规划、科学配制、科学实践,全面深化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课题的建设与研究,以“乒乓球”为载体,以“乒乓球文化”为主体,初步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注重对学校乒乓球特色发展的领导,完善乒乓球校本课程建设,重视对乒乓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课题研究,加强学生乒乓球社团的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以“乒乓球文化”为核心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初步打造成为绿色校园、拼搏乐园、人文家园的高品位的特色学校。
一、传统引领 科学发展
走向卓越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特色学校是学校从优秀迈向卓越的必由之路。为了用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成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与许多学校一样,积极思考,寻求优质发展之路,科学定标,创建乒乓特色学校。
1选准目标,因校制宜。基于对学校现实基础和外部环境的发展背景分析,我们认为,作为原教育部长蒋南翔、原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的母校,依托地方人文资源,从发展乒乓特色切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校的乒乓特色是学校的一张办学名片,乒乓特色承载了高小人四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学校的乒乓特色在培养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优秀学子的同时,更深刻影响着高小的办学品质,乃至高塍镇文体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高小乒乓” 已融入高小人乃至高塍人的人文血脉,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现已创建为江苏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无锡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于是,我们选定这一发展目标,持之以恒,因校制宜,努力探索乒乓特色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提高。
2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为了让目标成为现实,几十年来,我们坚持着、努力着、奋斗着,使学校乒乓特色教育走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艰辛的探索阶段、成功的收获阶段。1971年,陈宝洪老师建立了高塍小学首支乒乓球队,在翌年的首届宜兴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荣获男子团体冠军。自此,乒乓之花在我校常开不谢。40年来,先后有50多名学生获江苏省、无锡市比赛冠军,多次囊括宜兴市乒乓比赛个人、团体冠军,创造了江苏省小学乒乓界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高小的乒乓选手用精湛的技艺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征服了所有人的心,也让高塍实小这所百年老校焕发着别样的活力。几十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我们实践、探索、创新……秉承“崇真尚实,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捧回了那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沉甸甸的奖状、奖杯、奖牌……使学校乒乓特色教育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二、科学规划 优化策略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质、强健体魄、敏捷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宗旨,更是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在这一先进理念引导下,我们以乒乓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乒乓特色教育持续发展。
(一)、广泛发动,全面普及。
为了让“乒乓球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橱窗、板报、广播台、队报、流动板报以及政治学习宣传这一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大家明白,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迈向高一级台阶的必经之路,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每人都为创建工作出份力。
2、目标规划,健全机制。“目标规划”是一切行动的指南,为了克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制定十一五学校乒乓特色教育发展规划,超前思考、反复论证、科学规范。具体细化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一一分解、个个研究、事事落实、层层负责、全面收获。同时,我们成立了创“乒乓球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和教练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共同担纲,教练组由专职体育教师和学校教师中乒乓球水平较高且有志于培养学生的人担任。
3、加强投入,做好普及。虽然我校乒乓队近几十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学校特色是建立在全面、全员普及的基础上,因此创特色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全体学生中全员普及乒乓球运动。自05年创建成为市A级特色学校以来,学校继续购买了大量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用于学生的乒乓球训练。同时要求学生自备球和拍,做到全校学生人手一拍,人手一球。由于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多了,我校在室外更新、添置了14张标准乒乓球台,以保证学生课余活动时间有球可打,有地方可打。
(二)、狠抓训练,加强考核。
学校分乒乓技能普及活动、乒乓兴趣特长活动、乒乓竞技比赛活动三个层面来展开乒乓教育实践活动,既凸现我校“金字塔”式的活动模式,也实现乒乓特色教育普及全校学生的目标宗旨。
1、为了组织好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学校依托08年创建成的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乒乓)俱乐部,积极推行班级俱乐部制,每班挑选55女或更多人员组成班级俱乐部,各俱乐部设领队、教练各一名,根据自编教材和学校总体规划,认真备课,定期训练。每学期学校各组织一次俱乐部对抗赛,团体与单项交替进行。每次比赛设运动员道德风尚奖、最佳运动员奖等称号,以此来激励学生发展乒乓特长。
2、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成立了校级乒乓队。乒乓队分低、中、高年级三个。乒乓队制订了专门的训练计划,并设定了专门的运动员档案,聘请教练,坚持训练,力争在全市乒乓球竞赛中续写辉煌。
3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积极性。运动队的假日训练给予一定补贴,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凡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按我校《校乒乓队成果奖惩条例》给予奖励,并把所获成绩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三)、内练外引,提高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乒乓教练队伍是创“乒乓球特色学校”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积极组织教练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同时根据情况定期通过电视画面进行讨论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参观等多种方式,构建充满活力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教练组队伍。同时为了提高乒乓队学生的水平,我们组织了“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开拓眼界,联谊促进。另外,本年度我校专门聘请了原河南省队三名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来校担任兼职教练,以此来突破校运动队向高水平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的市内外学校很多,也为市、镇等多层次的乒乓活动提供现场活动场所和活动指导。宜兴市老年乒乓球比赛、高塍镇“艾特克”乒乓比赛、高塍镇“赛特杯”乒乓比赛等都在我校举行。
三、文化浸润 增设课程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校学生中蓬勃发展,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只停留在初步的游戏、打着玩阶段,有畏难和不求精通的现象。因此我们第三步就从创设乒乓文化氛围和增设乒乓课程方面入手。让特色走进课程,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让学生更多了解乒乓世界的荣辱,打造学校乒乓文化。
(一)、创设氛围,有效实践。
1、继续在全校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国乒乓健儿和学校历届乒乓队所取得的成绩,定时组织学生观看乒乓世界的精彩片段,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每个学生较多地了解乒乓球活动的历史及我国乒乓球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
2、搞好学校网站中“特色专栏”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丰富网站内容,提升学校品位,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要求各班每期板报设置好乒乓球知识小栏目,举行乒乓球知识竞赛、班级乒乓球知识手抄报比赛,从而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我们还把乒乓球运动的精神炼成“善思、苦练、团结、拼搏”八个字。在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练和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打球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
3、为了保证教师和教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组织学校的体育老师和乒乓教练根据有关碟片并结合实际凝练出来的关于发球、搓球、削球、攻球等各种技术,创编了小学生乒乓球操,每天下午的广播操时间全校统一做乒乓操,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的乒乓球操比赛,以保证乒乓球操的质量。
(二)、优化课程,课题提升。
1我校各个班级还增设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乒乓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自编了乒乓课校本教材《小乒乓大未来》。通过寻找相关的资料研究讨论,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在选择内容和安排上,既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也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上乒乓课时,由乒乓教练按照各年级年龄、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通过采用启发诱导、有针对性的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乒乓技术。同时,学校编制了乒乓特色教育的目标检测方案,并对学生定期检测,不断提高学生的拼搏素养、乒乓技能及良好品质。
2、加强对乒乓课题的研究,提升特色品位。学校不定时的进行一些观摩研讨活动,通过教学交流和研讨,扬长避短,博采众长,让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发展前进。十多年来,我们将乒乓特色建设列入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范畴,确立了以乒乓校本开发、乒乓俱乐部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课题,使乒乓课题研究成为特色教育研究、深化校园乒乓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级课题《开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的引领下,我校的子课题《开掘南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之“乒乓文化开发利用”的课题正在不断深入研究。
(三)、彰显文化,特色育人。
1、建设环境文化,凸显教育功能。本年度,学校精心打造了“小乒乓大未来”乒乓文化长廊,系统展示学校四十年来乒乓特色建设的历史、亮点、成效,介绍乒乓基本知识、渲染浓厚的乒乓特色氛围。整个校园布置地自然美观,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以“整洁、美观、有序、和谐、特色”为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校园环境建设。
2、丰富特色活动文化,乒乓文化节举办的有声有色。趣味乒乓赛、手抄报比赛、“我的乒乓我的梦”绘画比赛、乒乓操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全员参与、各尽其才,将每年的乒乓特色活动文化推向高潮。
 
近几年来,我校乒乓球队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06~11年共获宜兴市小学生乒乓比赛8个团体冠军、12个团体亚军、2个团体第三名、2个团体第四名;在无锡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3个团体冠军、2个团体亚军、4个团体第三名。让我们感到更加欣喜的是:综观历次的比赛,大家的积极性极高,踊跃参加并竭尽全力,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在比赛中不少学生能够善于思考,不怕困难,表现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我校创“市AA级特色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我们认为创特色学校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的过程。今后,我们还将在乒乓特色课题研究,乒乓运动水平,乒乓校园文化深入推进方面继续努力,争取让“乒乓精神”浸润每一个高小学子,并辐射到其它各项工作中,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