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的培养(徐莹,2016.9)
发布时间:2016-1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莹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记录人

徐莹

学习时间

2016.9

标题

 

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的培养

 主要

 

内容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课内诵读训练是有限的,把诵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如果说课内的诵读教学重在树立和逐渐强化学生诵读的意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诵读的方法,那么通过课外的诵读,则是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1.读前要“扫障”

 这里的“障碍”指的是诵读材料中的新词新句。众所周知,通顺是诵读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要求学生诵读前,教师要先教学课文中的生词、词组、难句,使学生会读、能读,以此来保证诵读的流畅性。

 2.读时要大声

 大声诵读有助于学生冲破心理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声诵读,特别是长期坚持以后,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大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读后要反复

在起始阶段,通过诵读训练与讲解,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所了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提高诵读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心得

体会

诵读是语言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学生若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朗读,诵读就能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