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发布时间:2014-05-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玉

 

(2014年2月——2014年6月)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闹花灯……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本学期,课题组精心安排活动,现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综合训练的契机,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我们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1、在各教研组精心的策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如在方燕和宋爱芳老师的组织下学校开展了“练从口中来文从心中溢”——“活用口语交际 有度进行小练笔”主题沙龙活动。
大家一致认识到口语交际和小练笔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勤钻研、深思考,找准训练点,将两者有度结合。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活用口语交际,触发笔尖上的智慧,让小练笔在口语交际中生根,让口语交际在小练笔中升华。六年级教研组的蒋伟斐老师专门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习得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使参与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本色语文”,把课上得有词味、句味、文味、读味、品味、书写味一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重点。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挖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悟出美妙之处、深邃之意,体会作品的意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对于语言平白的课文,要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突破。或重组整合,培养学生梳理、概括能力;或根据语法特点,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还开展了“走进经典感受精彩”课堂研讨,徐亚洁校长和方燕教导给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展示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她们选择的内容也是经典之作。徐校长执教的是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方教导执教的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徐校长的课堂立足于“学以致用”,由少年的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在学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评价人物,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学完课文,又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来写一写小片段,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学以致用”。方教导的课堂立足点在“感悟名著”。方老师语言精练,层次清晰,字字句句都是那么值得回味,可以说是一堂精致大气的语文课。虽然是第一课时,但呈现给听课老师的确是一顿丰盛的语文大餐。由中国四大名著导入,在学问中把三打白骨精的描写逐一与名著原文作对比,感受名著与白话文的区别,感悟名著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五年级教研组开展了“走近名人,寻访名篇走进传统,夯实底蕴”课题组活动。吴敏菊、吴华秀、金玉、宋勤明四位老师选择了四篇课文都是名人传记,都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孩子们循着名人的足迹,徜徉在万紫千红的文学殿堂,夯实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四年级组围绕“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快乐”,进行了《联海漫游》的活动课。
2、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及每一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写随笔。除随笔练习以外,每学期我们都会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如以“感恩”为话题,先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从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再进行写作训练,然后将佳作作为参赛作品。通过推选,学生获奖次数逐步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寻找乡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挖掘传统文化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为了将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学之余,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找寻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出生在菊花之乡——恽南田的后人,没有理由不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假期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探寻根源,挖掘内涵,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增强了实践能力。
    四、诵读经典韵文,完善人格品行
    众所周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遗产,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易于诵读,脍炙人口,据说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不止有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更是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起初只是觉得它易于上口,未曾多加关注,可是时间久了,发现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渐丰厚了起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三字经》的诵读。也因此,诵读《三字经》便成了一项很好的素质教育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并不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组织学生利用晨会、校本课等时间来说说在诵读《三字经》中收获了什么。如“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为了孟子的发展而三择其邻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而“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又告诉我们: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是更重要的。基于此,我们对各年级的课外阅读要求都有所侧重,低年级的《三字经》《笠翁对韵》《日有所诵》、中年级的《叶圣陶童话》《窗边的小豆豆》《西游记》、高年级的《上下五千年》《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通过诵读,学生们不仅吸收了诸多知识,还懂得了许多为人的道理。
五、开展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
    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搜集和积累各种丰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艺品,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演课本剧等等,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可搜集、摘抄、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举行各种文化比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如二年级教研组开展了“包进幸福,吃出快乐”包小馄饨活动,
60余名家长与300 名孩子齐聚一堂,共同演绎了一首动人的亲子曲。孩子们跃跃欲试,学着妈妈们的样子包起小馄饨来。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馄饨,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有的像小帽子,有的像金元宝,有的像耳朵,还有的像小船……不仅培养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增进了家长、老师与孩子间的情感,体会到这传统文化的意义。如三年级举行以"清明踏青"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有关知识,缅怀先烈,立志成才。我校三年级举行了以“清明踏青”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评比活动。在各班班主任的认真带领下,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从收集清明节的由来等资料入手,详细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灵巧的双手设计出精美的黑板报。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又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为此,学校应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下:
1、教师获奖情况

姓名
获奖内容
项目
等级
蒋军艳
《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外阅读中》
第十一届蓝天杯论文比赛
三等奖
张林亚
《有度控制,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效率》
《新课程学习》
发表
张晓丹
《情由心生,心随情动——浅谈语文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学习》
发表
张晓丹
《为拼音插上儿童的翅膀》
《新课程》
发表
王红梅
《插图也精彩——例谈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十一届蓝天杯论文比赛
三等奖
金玉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
常州市“对话雷夫走近56号教师”征文
二等奖
金玉
《校本研修,教师成长的方舟》
《小学时代》
发表
方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
武进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二等奖
周梨娜
《巧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背诵效率》
《学园》
发表
 
 
 
 
2、学生获奖情况

姓名
学校班级
获奖项目
指导老师
等级(名次)
沈文宇
三(2
《个性爸爸》
张林亚
十四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三等奖
张子涵
四(1
《琴童的苦与乐》
耿明霞
十四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一等奖
巢滢仪等
五(2  
《我眼中的张老师》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刘震等
五(2
老师,请听我说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徐童等
五(2
为梦想起航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乔彩伟等
五(2
有趣的猜一猜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张娜等
三(2)班
《看这民间绝技》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李浩轩等
二(2)班 
《有趣的换牙记》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蒋瑶卿等
二(2)班
《寒假趣事》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吴烨等
二(2)班
《看我七十二变》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沈旭东等
二(2)班
《中国梦,我的梦》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蒋钱涛等
二(2)班
《有趣的游戏》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樊佳怡等
城东校区四(1
《赏灯会》
王红娟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徐童等
五(2  
《鞭炮,春节的记忆》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王艳艳等
城东小学六(2   
《吃货乐翻天》
王红娟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乔彩伟等
五(2  
《谁是大力王》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李浩轩等
三(2)班
《小小的我,小小的梦》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陆旭等
城东小学六(2   
《新年饺子》
王红娟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恽笑添等
一(1
《童眼童心童愿》
余京艳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乔彩伟等
五(2 
《一节特别的课》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汤祖煊等
三(4
《抽背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汤祖煊等
三年级组稿
《我为两会添份绿》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唐雨等
三(2)班
《暖暖的三八节》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沈文宇等
三(2)班
《真爱无声,滋润心田》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蒋佳文等
三(5)班
《一份爱意,情暖人间》
张林亚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金悦等
五(2
《春游泡汤记》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何晶晶等
城东小学六(2 
《妙贴春联》
王红娟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张子涵等
四(1
《养蚕日记》
耿明霞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恽笑添
一(1)班
《我的小学生活——周周看》
余京艳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蒋磊等
五(2
《爱我常州,从这里开始》
张晓丹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张天艺等
六(1 
《我的小小梦想》
方燕
发表在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
梁志富
 
城东小学
节水,全家总动员
 
我的节水小窍门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
单贺凤
 
中心小学
将节水行动进行到底
 
我的节水小窍门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
 
 
 
 
 
存在问题
 尽管在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研究氛围还不够浓厚。比如老师们面临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仅限于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在进行各项活动后,不太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至于撰写教学总结、论文、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一手资料的老师较少,将作品发送到博客上的老师也不多,还没能很好地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融和在一起。
 2、鉴于生源的素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也还仅存于表层,还没能由表及里,深入探讨和研究。
 努力方向
  下个学期,将努力激发课题组老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融和在一起,将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得更扎实、细致、深入一些,使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