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5-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玉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 金 玉
工 作 单 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
批准立项日期: 2013、4
鉴 定 日 期: 2015、12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序号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
1
|
金玉
|
教科室主任小中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全面负责指导、督查、评价
|
2
|
方燕
|
教务副主任小中高
|
调查研究、日常管理
|
|
3
|
张晓丹
|
教研组长 小中高
|
||
4
|
徐亚洁
|
副校长 小中高
|
||
5
|
孙静芳
|
完小教导主任小高
|
马杭杨区小学
|
|
6
|
邵晓玲
|
教研组长 小中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组织各项学生活动、教师观摩课及研究活动,开展各种教学实验。
|
7
|
潘兴芳
|
教研组长 小中高
|
||
8
|
吴敏菊
|
教研组长 小高
|
||
9
|
余京艳
|
阶段主任 小高
|
||
10
|
耿敏霞
|
教研组长 小高
|
||
11
|
蒋军艳
|
阶段主任 小中高
|
||
12
|
丁晓雪
|
教研组长 小高
|
(课题组核心成员包括主持人不得超过12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途径与策略,一方面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另一方面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2、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3、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语文教师转变创新工作方式,体验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乐趣和价值,唤醒教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努力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形成一批既具备新课程理念,又具备新课程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关于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和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到研究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标。也明确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教材时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即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这些内容。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创新课堂,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在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
(2)课外阅读经典,以读促写。通过吟诵等手段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研读古代诗歌,了解古代民俗民风、道德教养、历史人物等等,并将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展开,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渗透进去。
(3)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4)在学校文化学习的氛围中渗透。学校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在营造的书香馥郁的经典文化环境中,熏陶学生的书香气质。
4、基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语文学习评价。主要从教学主体和导体两方面解决文化渗透问题的评价机制。即对主体——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和对导体——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
三、研究过程(本页根据内容,可增加页数)
本课题从2013年3月被确定为武进区级课题,近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从2013年4月到2013年8月,我们着重对课题的相关理论开展了学习。课题申报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了课题组下发的辅导材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等资料。
2、2013年9月对课题设计进行了开题论证。本课题设计方案在成稿时得到了我校教学和德育的专家徐亚洁、周小萍两位校长的论证,对本课题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3、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着重对本课题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在校行政的推进下,全体语文教师扎扎实实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
4、2015年11月进入课题总结阶段。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与系统分析。整理过程资料、成果资料和论文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
四、研究成果(简要陈述解决了哪些问题,发表或获奖的主要文章)
经过三年扎扎实实的研究实践,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得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家校之间形成了共识,学校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解决问题
课题开展前我们先弄清我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自外地的儿童占8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对于他们没有价值;对古典乐器很陌生;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无法辨认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同学们对于国画的欣赏力和鉴别力较差……而且,家长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支持度不高。一句话,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面前是受到忽视的。
三年中,课题组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促使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提高,共同改变观念。在课题研究之下,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调查问卷,感受到以上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观,很多学生思想上、学习行为上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进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了转变,对过去忽视的东西再次重视起来。更可贵的是家庭中也有了更多的书香气,添置了课桌和书籍,使整个校园和家庭更加和谐。
(二)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指明前行方向
通过学习调查,课题组成员明确到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出一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途径与策略,一方面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另一方面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让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促进我校语文教师转变创新工作方式,体验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乐趣和价值,唤醒教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明确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教材时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即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这些内容着手研究,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立足课内阅读教学,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能挖掘出“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的文学作品。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每一册教材中找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包括练习和作文中涉及到的脸谱、对联、历史、姓氏、京剧等常识,发到课题网让所有语文老师学习了解,然后围绕课题制定出三个年段的子课题,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堂研讨活动。一堂堂研究课给予了我们诸多的启示,老师纷纷效仿,积极钻研,古诗词教学、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歇后语、戏剧……一次次地探索、验证、观照、修订,我们构建了实用、高效、激情的“设计清单,自主预习——激趣导入,揭题探究——初读文本,把握内容——再读文本,理解内涵——品评赏析,领悟中心——诵读拓展,积淀底蕴” 的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2)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习作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及每一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写随笔写感受。
苏教版教材的“习作”部分也安排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如,写关于古诗名句的研究报告,写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写“中国剪纸”为主题的文章等等。教材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活点滴关联起来,增强了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值得学习。
我们还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习作资源”,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我们把习作教学的课堂搬到图书馆、阅览室、开放书吧、班级图书角等地方,让学生随时阅读,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为此,我们经常结合传统文学艺术、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有主题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先体验后写作,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强烈欲望。如以“感恩”为话题,先让学生回家为长辈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理解“感恩”的内涵,从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再进行写作训练,然后将佳作作为参赛作品。通过推选,学生获奖次数逐步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有机整合艺术学科,彰显经典文化的魅力
我们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经典文化,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把美术课的色彩、图形的审美和音乐课的音韵美融入经典诵读中,让经典诵读在艺术美中更显魅力。
当经典文化与艺术形式完美邂逅,经典的魅力将无限扩张,渗透学生的内心与灵魂,效果无以复加。
2、课外阅读经典传统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1)依托教材拓展阅读。教材中每一篇美文几乎都有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于是我们就依托教材进行了大量的课外拓展阅读,厚实学生的阅读底蕴。
(2)阅读经典在每天。每当校本课、晨读和午读时间,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内容包括:“古诗宋词”、“古今贤文”、“三字经”、“现代童诗”及各种经典书籍。
(3)美文赏析在周末。学校周五的南田电视台中专辟“红领巾书廊”、“校园经典诗文点播”栏目,向学生推荐当下的优秀书目,赏析经典散文,分享书中的趣闻轶事等。(4)书香家庭齐营造。
3、小型多样的竞赛和活动,丰富了师生人文内涵
我们开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经典文化活动,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1)五花八门的竞赛。(2)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相连。(3)集体齐诵兴致高。(4)草根舞台显身手。(5)欢度节日尽展示。(6)寻找乡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挖掘传统文化。
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
4、营造书香馥郁的经典文化环境,熏陶学生的书香气质
1.流连文化校园,沐浴经典气息
(1)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2)精心建设了一条古色古香的文明小径,专门在这里收藏了经典范本《三字经》和《弟子规》,雕刻在漂亮的屏风上。(3)开辟别具一格的“阅览角”。(4)堪称东南亚一流的南田书苑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2.徜徉书香教室,浸润诗性童心
(1)置办小图书角。为营造书香教室,各班积极置办小图书角,珍藏优秀书籍少则三五十,多则百余本,书目登记造册,借阅记录详尽。
(2)黑板一角推行“好书同享”的栏目。师生定期在黑板上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的共读书目,做好学生阅读的风向标,每月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
(3)布置温馨雅致的“日有所诵”小花园。
(4)我们在班级网站空间里开辟了一个个阅读与写作的专栏,有共同品书香,有小作家专栏,有书海拾贝、漫游书海、苗苗天地、童心飞扬、书蜜苑……
3、古诗古曲荡漾,师生身心舒畅
每天午间的校园里,我们专门播放一首首“古诗歌曲”和经典的古曲,在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中,体验到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在不同时段在校园里传播经典之声,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放学时,很多班级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之际,口中还在整齐地诵读着经典的诗文,成了马小每天出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设计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情智发展
1.进行每日和学期考评,检测积累效果
2.利用成长记录袋,实行动态评价管理
附主要论文一览表
|
|
姓名
|
主 要 成 果
|
金玉
|
《让传统文化的血液流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表在《作文成功之路》(2014年12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第十三届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2015年9月)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获常州市“对话雷夫走近56号教师”征文二等奖(2013年9月)
|
方燕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武进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14年1月)
《重读浓品 诗中得真意》第十二届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2014年9月)
《潇潇潜雨 润物无声》武进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2015年1月)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蓝天杯”教学设计二等奖(2015年3月)
|
张晓丹
|
《情由心生,心随情动——浅谈语文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发表在《新课程学习》(2013年6月)
《Flash动画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新课程学习》(2015年2月)
《为拼音插上儿童的翅膀》发表《新课程》(2013年5月)
“2015长三角名师大课堂 小学语文专场活动”中,《欢乐的泼水节》进行了展示。又获2015年常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
蒋军艳
|
《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外阅读中》第十一届蓝天杯论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13年12月)
《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发表《新课程》(2014年12月)
|
丁晓雪
|
《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素养》发表《新课程学习》(2014年3月)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发表《学园》(2014年4月
|
余京艳
|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发表《新课程》(2014年4月)
|
吴敏菊
|
《传统文化内涵融入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发表《新课程》(2015年2月)
|
王红梅
|
《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华育杯”论文评比三等奖(2015年8月)
|
吴旻
|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发表《学园》(2015年4月)
|
张春燕
|
《传统文化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发表《读书文摘》(2015年12月)
在武进区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
汪潮
|
《试论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表《新课程》(2014年4月)
《探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领》发表《新课程学习》(2014年3月)
|
沈燕萍
|
《关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性思考》《发表新课程学习》(2014年3月)
|
周小萍
|
《引领悦读 让孩子爱上写话》2014师陶杯一等奖(2014年10月)
《让生命因阅读而精彩》在第十三届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2015年9月)
|
张亚娟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寓言教学》发表《学园》(2014年4月)
|
李泱
|
《以美感为传导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发表《新课程》(2014年12月)
|
杨静
|
《感受文化底蕴 完善语文教学》发表《新课程》(2015年1月)
|
沈斐
|
获武进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
刘洁
|
武进区的信息教学能手三等奖
|
五、成果推广打算
今后应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继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为他们营造书香馥郁的经典文化环境,熏陶学生的书香气质;把“语文课堂”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习作资源”,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组织学生经典诵读,厚实学生的阅读底蕴,这是文化积淀的阶梯;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竞赛和活动,开发设计各种经典文化活动,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祖国、家乡的传统文化……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到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把传统文化教育永远地继续下去,相信传统文化一定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
六、鉴定情况(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鉴 定 组 成 员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技术职称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 定 意 见
|
鉴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
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