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渗透乡土文化教学,丰富语文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2013-06-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兴芳

 

 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是一门总体综合性知识,它涉及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等各方面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和渗透乡土文化实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其表露具有外显性,有意性和直接性特点,它给予学生的影响具有明示的性质。努力发挥乡土文化教材中这些显性材料的作用,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应针对不同素材教育所达到的教育影响及效果也就不同了。
(一)、祖国历史与文化教育:除了《雄伟的天安门》、《三峡之秋》、《北京》等等,学好这些课文,我们再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了东莞城的城楼和城门、南社古民居的建筑群、东莞可园等,可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和家乡历史悠久,了解到祖国和家乡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建筑艺术的精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祖国河山、物产教育:如《日月潭》、《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文章,充分展示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丰富物产,使学生感到祖国的美丽富饶,通过对学生进行爱我家园,爱我新城,爱我祖国的教育,参观了东莞创建文化新城的东莞中心广场、莞城文化广场的现代建设,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三)、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中还有些记叙了近百年来我国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事迹,表现了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学好《金色的鱼钩》、《詹天佑》、《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这些课文之处,我们还组织学生到虎门抗英烧烟现场和参观了“虎门海战馆”以及林则徐的事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反帝国的高尚情操。
(四)、进行革命先烈教育:如《小英雄雨来》、《在炮兵的阵地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通过学习参观“东莞人民英雄碑”、和“榴花抗日纪念塔”向英雄们学习,让学生懂得今天的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产生对革命先烈由衷的敬意,树立为了祖国可以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品德。
(五)、通过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乡土教材》,还组织学生到东莞新城区和东莞道路交通的建设区和本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东莞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工厂林立、企业遍地,从而使学生知道建国以来工农业生产及城建交通等方面的伟大的业绩,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取得这巨大的变和辉煌成就,因而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宣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知识内容,使学生知道我国领土、领海、领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台湾统一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从而树立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些乡土文化材料内容更丰富,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感染力很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材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尤其是乡土文化因素,根据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人、物逐步加深对祖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建国之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
 二、利用乡土文化教材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一)、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学生对家乡发展前景的瞻望,都可以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感。在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祖国的发展变化。如带他们参观东莞德育教育基地《袁崇焕纪念馆》、《绿色世界》、《南社古村落》、《松山湖》等,体现了家乡的变化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社会主义小康迈进。通过组织学生考察、参观、访问、看录像、听报告、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强化教育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学校的教育从学科特点出发,以教材内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领域。通过知识拓展,学生懂得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的职责,每个人要牢固树立“我是环保小主人”的意识,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家园。在教学中要渗透环保意识,劳动学科特点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要以书本为媒体,加强学生动手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环保小主人意识,建设美好家园。其次,我们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如:开展办手抄报活动;举办“我是环保小主人”画展;开展植树活动;开展清扫白色垃圾活动。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应从小抓起,以实际行动起来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三、结合乡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所谓爱国主义,就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爱国主义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过程。为了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一些渠道来教育他们。
(一)、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游览观光。实地参观和游览观光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各种建筑物的雄伟壮观,使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劳动人民。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出外游览观光,此时更增添他们游览东莞展览馆以及广州航天奇观、松山湖等浓厚兴趣,以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自然奇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从小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各种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措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扩胸迈步走进新时代,做新世纪的主人,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把东莞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新城,从而使小学生受到教育更加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组织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八一”建军节时,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大岺山游击抗日根据地和东江游击队总部罗浮山冲虚观,并邀请老游击队员黄春树讲实当年游击战的实况,让学生瞻仰先辈们的遗容领略先辈的风采。在“六一”儿童节时,组织学生以歌舞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 “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其实重要是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言行举止要保持一致,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保证小学生爱国情感正常形成。实事求是能使学生认识我国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肩负的重任,使学生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苦性的认识,做好为建设祖国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
 四、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全面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五爱教育为基本。建立了学校教育领导组,制定了以乡土文化教育计划及活动方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设计“爱国”主题活动月,先后举行“颂中华”的上规模的文艺比赛活动、“爱国读书月朗读赛”、“六一”游园文艺会、国庆庆祝会等。在“五爱教育中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同时,根据我校位于东莞的革命老区、虎门销烟的地方特色,狠抓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开放改革20多年来的祖国、家乡的变化,东莞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和创建东莞文化新城的伟大成果。组织学生参加东莞一天游活动以及举行班主题会和中队主题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我们做到有领导、有队伍、有基地、有教材,通过这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学先烈,继传统,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读好书,做好事,学本领。
 五、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成为一种连续长期性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蕴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我们伟大祖国团结、奋斗、兴旺、发达的强大凝聚力和推动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和怎样去爱国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教育过程。更需要掌握和运用好乡土文化的教材,进行现实的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对小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当地历史文化底韵的教育,只有坚持才能贯彻落实好。
        因此,每科教师都应该对教材的章节认真研究分析,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素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拟定具体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具有爱国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