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4-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兴芳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切实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开学初期,我们就抓住班级文化创建作为载体,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做了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各班结合实际,开展实施“走近经典诗文”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各年级“走近经典诗文”工作,在学年中为学生开列了诵读的篇目,使工作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做以下要求:
1、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与背诵。一年级成语接龙,二年级古诗词诵读,三年级名人名言,四年级美文诵读,五年级“阅小故事,懂大道理”写身边的事。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古典诗文;积累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回家向父母背诵学会的文章。
2、教师在教材中挖掘古诗文的精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学期达到10篇。
3、高年级达到自觉读写,从写一段阅读的心得体会、一篇游记开始,除课内要求写的篇目,还要结合各项活动写文,学期达到4篇。
二、课题研究与班级特色相结合。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力求班级多一点文化气息,建设班级特色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1、班级开辟读写天地文化墙。从一年级的生字、成语,到二年级古诗词,到三年级“勤文化”名言展示,到四年级美文与手抄报,到五年级的学生文章的张贴。可以说,每一个班结合自己的主题都进行了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开辟读和写的空间,在教室不定期地展示学生自行设计的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作品,激发了学生主动亲近古文化的热情。
2、确定不同的主题,以主题促进班级特色建设。四年二班“讲团结”,三年一班“勤劳勇敢”,五年级“博爱”,二年级“讲诚信”等这些主题的确立无一不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与熏陶。班级结合自己的特色,也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一年级的“日积月累”本,二年级的“诚信卡、诚信日记”,四年级的“友情日记”“摘抄本”等,都突出了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与写的结合。
3、各班级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设计主题作业。班主任结合语文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如三年级学了《古诗三首》后,老师设计了“快餐式”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作业——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喜欢的诗的意思,请把你喜欢的古诗配上一幅美丽的画,请写出一首你课外学习的古诗写出它所表达的意思。”;二年级学习了《假如》这首诗之后,老师设计了以《春》为主题的儿童诗创作系列主题作业……。这些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作业深受学生欢迎,既积累大量古诗文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素养、审美情趣。
三、开展征文活动,加大写的力度,突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为了促进写的发展,各班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写,开展征文活动。
暑假期间,与EEC学院联合组织了为外国儿童编教材的儿歌创作活动,征集作品300余篇,最后有8名同学的优秀作品在《学生之友》杂志刊出,EEC学院为我校送来锦旗,赞扬我们“语文教学的一朵奇葩”。同时,积极组织了全国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全校3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2人。另外,结合学校活动,开展主题征文,如拔河比赛、参观极地馆有感等作品征集活动,学生习作已在校园中展出,获得极大成功。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够将课题研究带向纵深,在班级拥有“独特”的班级文化之后,每个班的学生就可以在属于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学生更有个性、情感更为丰富、思想也更为开阔、班级更有凝聚力。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