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传统文化《三字经》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传统国学《三字经》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大放异彩,引领着华夏的民族精神,带着无穷的智慧绵延千年,为世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创办孔子学院,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专门的教学,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那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更应该将我们自己民族的精髓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早越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新一代青少年心中,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更行之有效呢?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 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要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常用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对他们来说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能在校园中、教室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浓浓的氛围,那么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心理和思想上自然就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
首先,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其次,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二、 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有两大目的:一是培养人的品德。中华乃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三字经》在培养人的品德方面是最好的教材,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二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指学了语文后会思考,善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把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渗入到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去。我们在教学生生字时,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例如教学“孝”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得到了一次德的培养。
在小学生的写作中,我们同样可以把传统文化引入到习作中去。比如: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描写中可以用到“香九龄,能温席”,这不正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取到的效果吗?
三、多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寓教于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毕竟受到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限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通过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
小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多读传统文化读本,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本学期,我校已把《三字经》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为了开展好这门课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教学:
(一)背。背诵中积累语言。《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要求学生每节课背诵三至五句其中的内容,等背诵熟练之后把背诵的内容默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每天摘记写清日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个人积累一段时间以后,我会在全班进行背诵《三字经》的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有齐背、轮背、接龙背等,看谁背得多又准。还可以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即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语言,为“悟”和“用”打下基础。
(二)悟。悟中领悟道理。悟是诵读《三字经》的核心。学生有了积累,还要明白这些语言中蕴含的道理,领悟了道理才可以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悟,主要是通过每堂校本课的前十分钟的活动来实现的。每堂课的前十分钟,班上的同学依次介绍自己积累的《三字经》,然后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大家阐述自己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比如学生在介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我立即让他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会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我接着就联系名人故事加以指导:王羲之苦练书法二十年,写完十八缸水;贝多芬练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练得滚烫放在水中泡凉后再接着弹。然后,我告诉学生,一块美玉如果不去雕琢它,它就永远是一块璞玉而已,人也是一样,不管他天资如何聪明,如果不用心去学习,就不可能通古博今,明白事理,他的思想境界就永远停留在常人的层次上。进而告诉同学们:忍受雕琢才能成人器。另外,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指导活动,不仅要指导学生们怎么朗读和背诵,更要对难懂的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经典话语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用得更自如。另外,在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哪些是和学习有关的,哪些是和为人处世有关的,哪些是和孝敬父母有关的……引导学生对经典的内容进行归类记忆,以便促进理解。
(三)用。用中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用是诵读《三字经》的实际价值。指导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之道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比如:通过“教之道,贵以专”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通过“融四岁,能让梨”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对朋友、同学互助友爱。另外,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一些行为,我会引导学生用《三字经》中的话进行解释,这样可以加强经典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作为圣人语言的典范,《三字经》中蕴含着很多成语,我指导学生们提取这些成语,把古典语言转化成现代常用的成语,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更让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找到了一个结合点。比如: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孙康映雪等,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小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是让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帮助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积累精妙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对民族精神的领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下,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懈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就一定能开遍小学校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