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传扬传统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15-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晓雪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小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采用合理教育策略,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可安排其读一些稍长的宋词、《论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抵制不良的精神污染。

    二、巧用课堂不断渗透,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大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小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不断进行情境解读,激发学生热爱传统

    教师在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该不断进行情境解读。如杜甫的《绝句》也可以和这样的故事相联系:据说有个穷书生用两个鸡蛋招待客人,却使客人非常高兴,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用两个蛋黄衬了几根青菜丝,做成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把蛋白切成长方形放在衬有菜叶的盘子里,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用菜叶剪个框放在白色的盘子里,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用蛋壳做一盆汤,叫“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鸡蛋,做成三菜一汤,巧妙地借用杜甫的《绝句》做菜名,客人品的自然是意境,是情趣,而学生呢,恐怕也会对此饶有兴趣的。

    至于汉字的学习,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形义联想,如:美,羊大为美,它的本义是“美味”,传递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与现在常用的“美丽”“漂亮”的意思有所不同。“红、绿、紫、线、纱、细、纺、织、绣、经、纬”,形旁都是“绞丝旁”,包含了染色等与纺织有关的一些概念,说明丝织品是我国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纺织品。因而“蚕”就成了天底下最好的虫———天虫。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造字之初,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代社会存在与先民意识心态的结合,各种造字方法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先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形义联想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而且,这种解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四、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别具匠心开展活动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另外,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学习了《孔子拜师》后,设计《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制定小组专题研究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如可以让同学们展示民间工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可以让同学们展示民族艺术表演: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可以让同学们展示诗词赏析诵读: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可以让同学们展示民俗风情:“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甚至还可以让同学们展示神话故事、展示中华美食等。

    文化通向未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珍视的思想精神财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中学教育中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