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姥姥的剪纸
发布时间:2013-1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红娟

 

姥姥的剪纸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老乡们都夸她:你姥姥神了,______________生接说。
二、学习4——6小节
1、姥姥的确神了!要什么就能剪什么!剪什么就像什么!然而在姥姥众多的剪纸作品中,有两组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还记得吗?(生齐:是喜鹊登枝和牛驮小兔)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喜鹊登枝”(出示)
2、仔细瞧瞧,能评价一下吗?一句话,一个词都行。(栩栩如生、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3、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读出来听听。(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无可挑剔”字音读得很准。知道意思吗?(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2)这说明了什么?(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没什么可说的。)
3)说的很对,还能说明什么?(我对姥姥很崇拜。姥姥的剪纸令我折服。我被姥姥的剪纸迷住了。我很佩服姥姥。)
4)谁能把几个人的意思综合一下,说说“无可挑剔”的意思?(无可挑剔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在文中的意思是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敬佩之情。)
小结:说的真不错,六年级的学生了,就要能把词语放句子中间去理解意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好好夸夸姥姥。(齐读)
过渡:这幅剪纸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姥姥的剪纸技艺也是无可挑剔的。你还能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其它地方读出来吗?(出示第四小节)
4、根据回答变色: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1)找到这句话了吗?一齐读一读。
2)你从哪看出来的?“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的难度很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的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姥姥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都能剪这么好,可见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我们一起夸夸姥姥。
过渡:姥姥这手剪纸的神技是如何练成的呢?。
6、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1)熟是什么意思?(熟练)巧呢?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2)从第六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活?
(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数,有分寸,有把握,哪里该剪哪里不该清清楚楚,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好使的剪刀,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以至于被“我”蒙上了她的眼睛,也能剪出“喜鹊登枝”。
3)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总剪)文中就是指(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4)看看这里一连用了几个剪?(6个)这6个剪说明什么?(剪得多,剪得时间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时间就剪。)
5)这使我想到一句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你会想到哪些谚语呢?
a.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6)现在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的意思吗?(身边例子,弹琴,学画,练球)
姥姥也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才练就了这样的剪纸神技。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向姥姥表示敬意。(齐读屏幕上的话。)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到第四小节中去找找。
8、身心入境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1)你能把“身心入境”换个词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2)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3)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神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悦耳之极,是说声音美妙动听。)为什么姥姥的剪纸声会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因为姥姥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4)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像姥姥那样身心入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向姥姥学习。
四、学习7——12小节
过渡:学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2小节,为什么要这么剪?
1
、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这“拴”是什么意思?(吸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关心,呵护,爱)
2)这“拴”管用吗?(管用)从哪看出来的?找到文中的话读一读。(我抢过来看了……)(我嚷着还要。)
3)哪个字看出作者真的很喜欢?(抢、嚷、)
2、大家看,这就是把我拴住的剪纸。(牛驮小兔)(啃食青草)它们分别在告诉我们什么?(慈祥的姥姥真驮着顽皮的孙子在玩耍。体现了祖孙俩人间浓浓的亲情。姥姥疼爱外孙,外孙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和孙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体现了祖孙间的温馨,和谐。
3、在这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就用她那牛兔的剪纸牢牢拴住了“我”贪玩的心。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个过程。我们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姥姥”的话。分角色读一读。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看,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而无论形象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兔子总是在玩耍,而老牛总是在干活。为什么兔子总是在玩耍,而老牛总是在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一心爱小兔,关心小兔,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赞美姥姥勤劳能干,我深深地依恋着姥姥,离不开姥姥。)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我对姥姥的这种感情。
5、小结:原来姥姥的剪纸能传情,传递着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情)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样的深情。
6、练习背诵第12小节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       )——(      )的兔子,(      )的兔子,(      )的兔子;(       )的老牛,(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        (                )的窗花,对(      )的兔子与(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五、学习第13小节
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句子: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1、(1)你还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了什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这也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你能给这幅剪纸取个名?(联结、牛兔情深、期待、爱)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这两句话中用了两个关联词你注意到了吗?(不管……总…… ,无论……无论……只要……就……
(2)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对姥姥、家乡的思念)板书思
2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你觉得我的心境和梦境中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姥姥剪纸的神态、动作,对作者说的话。)
3)你出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_______________,我的_____________就立刻变得__________
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引背第13小节。
五、总结: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1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
2、背诵1213小节。
板书:                 
                                    
姥姥的剪纸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