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3-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军艳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  

马杭中心小学:蒋军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对,紧紧围绕“思亲”这个词来写的(教师在板书课题“思亲”下加着重号)  

     3、15岁,还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15岁,还是依在父母身边得到宠爱的年龄,可王维在15岁那年就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疼他爱他的亲人,来到陌生的长安,异地求学,无依无靠,整整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没见到家乡的亲人,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呀!他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人呀!请你再读一读课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指名读,2人)再齐读。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用心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定能深深地体会到王维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你从文中的哪句话,哪个词体会到了王维的思乡之情?(生读)  

(2)、交流。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A、你能再读给大家听听吗?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B、此时,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  

师:重阳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特别热闹,人们会一家团圆,喝菊花酒,扶老携幼,登山望远。所以又称为团圆节,老人节。你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出示图片),看着看着,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人山人海、观者如堵、兴高采烈……)  

出示课件:大街上可真热闹呀!有的——————,有的——————,  

有的————————,还有的——————,真是——————。  

C、既然大街上这么热闹的,那你能读好它吗?(课件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读,我仿佛就站在热闹的大街上了;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怎么读才更热闹呢?)  

师:再次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吧!  

(3)、是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啊,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可是就在这人人欢乐人人兴奋的佳节里,此时的王维却——  

出示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如今自己和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不能——(出示填空:现在又逢重阳节,我却不能(         ),也不能(             ),更不能(          )……我多么想(                )!  

面对着家乡,仿佛看到了,男生读——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希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大家再次读——  

那此时此刻,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对王维说的话同桌互说  

6)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  

7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想到兄弟们也在思念自己的时候,他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诗句  

   现在这些诗句你理解了吗?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朋友,在逢年过节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2、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     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评论: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悟课题,以课题为线索,抓住了课题中的关键词,来分层引导学生研读故事。先抓“思亲”,引导学生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探究他“思亲”的原因,明白他是触景伤情,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接着引导学生感受王维是如何“思亲”的,抓住“思绪万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通过“登高远眺、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感悟王维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乐,又抓住“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移情,通过教师的语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朋友,在逢年过节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让学生换位感悟,朗读便成了学生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随后通过拓展古代的一些思乡诗能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积累,渗透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2013、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